2月13日,美印發表聯合聲明,其議題涵蓋范圍之廣泛、承諾之明確、目標之宏大,似乎“前所未有”。從表面上看,此番美印領導人早早順利會晤并發表聯合聲明,是在凸顯兩國關系的緊密。然而,這實質上卻是印度以“單方面屈服”換來的結果。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副院長林民旺, 文章來源于《世界知識》2025年第5期,截稿于2025年2月20日。
本文大約2800字,讀完約7分鐘。
2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應邀訪美,成為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后第四位與特朗普會面的國家領導人。訪美期間,莫迪還會見了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與剛成立的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2月13日,美印發表聯合聲明,其議題涵蓋范圍之廣泛、承諾之明確、目標之宏大,似乎“前所未有”。從表面上看,此番美印領導人早早順利會晤并發表聯合聲明,是在凸顯兩國關系的緊密。然而,這實質上卻是印度以“單方面屈服”換來的結果。
2025年2月13日,訪美的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企業家、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會面。
失望與期待
2021年拜登政府上臺后,美印關系一度達到冷戰后的最高峰。2023年6月,美國給予了莫迪高規格的“國事訪問”邀請,而這通常只有國家元首才能得到。同時,拜登政府還邀請莫迪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這使莫迪成為首位兩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印度總理。然而,這種“蜜月期”并未持續太久。
2023年9月,印度情報機構在多個“五眼聯盟”國家跨境暗殺所謂錫克教分離主義勢力“卡利斯坦運動”分子。這些行動在美英未能得逞,卻在加拿大取得成功,并由此引發印加嚴重外交危機。盡管拜登政府選擇低調批評印度,但卻使后者意識到,美國雖在戰略上需要印度來遏制中國,但若印度人民黨(印人黨)強力支持“印度教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也終將被“反噬”。
此后,美印關系陷入奇特狀況:兩國關系雖仍維持表面繁榮,但拜登政府卻采取各種措施試圖削弱莫迪與印人黨的影響力。例如,2024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原定在印度召開(印方曾提議于1月舉行),但在拜登政府要求下改為9月在拜登家鄉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召開,使拜登避開在印度大選的敏感時機訪印。同時,美西方媒體還大肆抨擊莫迪政府的各項“宗教極端”政策,并揭露其背后依靠的阿達尼財團黑幕,試圖變相操縱印度大選。2024年6~8月,美國還毫無顧忌地在孟加拉國搞“顏色革命”,最終推翻了印度在南亞的“最鐵桿盟友”孟總理哈西娜。同年底,美國還與毛里求斯達成協議,將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的租期延長100年,徹底打破了此前其對印間接許下的“戰略默契”——美國曾承諾其“印太戰略”將把主要戰略精力集中在亞太地區,印度洋地區事務則交給印度主導。
而特朗普的再次當選,讓印度重燃對美印關系的期待。特朗普首次執政時,莫迪與他的“氣味相投”推動了兩國關系跨越式發展。如今特朗普政府的國務卿魯比奧與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都曾是美印關系的“熱心推動者”。但令印度不確定的是,“吝嗇”的特朗普是否還會繼續給予印度拜登時期允諾的“支持”?此外,特朗普對華的一些積極表態,更讓印度擔心中美和解的可能性。
“以退為進”換取特朗普“歡心”
為摸底特朗普政府,2024年12月,印度外長蘇杰生赴美會晤已被提名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沃爾茨,并順利拿到參加特朗普就職典禮與莫迪訪美的邀請。在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職當日,魯比奧還同印日澳外長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對外傳遞出特朗普將繼續推行“印太戰略”的信號。為降低印度成為特朗普“關稅戰”對象的可能性,莫迪政府對2月5日美國給印度非法移民戴上手銬以軍機遣返一事“不置一詞”。在訪美前,印方還主動大幅降低32種進口商品關稅。
此次莫迪與特朗普順利會晤,對外展示出印度已進入特朗普政府的“重視國家名單”,增強了印度對其他國家的外交杠桿。莫迪也確實從特朗普手中得到了一些符合期望的承諾。例如,在軍事采購和防務合作上,印方將被允許采購或與美方共同生產“標槍”反坦克導彈、“斯特賴克”裝甲車、P-8I反潛巡邏機等裝備,特朗普還大方承諾努力為最終向印度提供F-35隱形戰斗機做準備;兩國還將簽署新的《21世紀美印主要防務伙伴關系》(COMPACT)框架協議、《互惠國防采購協議》(RDP),并加強在海洋、陸地、空中、太空和網絡空間等所有領域的軍事合作。同時,兩國發起自動系統產業聯盟(ASIA),提出加速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美印路線圖,并要在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關鍵礦產、民用太空領域深度合作。特朗普還將于今年晚些時候訪問印度。
不過,為“取悅”特朗普,印度接受了一些夸張要求。例如,印度接受了特朗普要求的“確保美國成為印度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近年來,印度一直以優惠價格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一度成為俄油的最大買家。美方的要求實質是希望印度轉而用稀缺的美元外匯大量購買昂貴的美國石油。同時,印度還承諾修改法律以確保美國公司參與印度民用核能項目。
美印還設定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到2030年達到500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的目標。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數據,2024年美印商品貿易額預計為1290億美元。特朗普的核心訴求是迫使印度向美國大規模開放市場,然而,由于這涉及印度農業與廣大農民利益,莫迪政府幾乎不可能作出大的改變。此外,盡管2024年印度對美貿易順差約為460億美元,只是美國的第十大貿易逆差國,印度卻不想首當其沖地被特朗普加征關稅,因此通過大幅讓步來避免在短期內被打擊。只是從長遠來看,莫迪政府對特朗普政府的承諾幾乎都無法實現。這也意味著,美印關系未來很可能將高開低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印度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空間合作上,并未收獲如拜登政府在2023年給出的全面合作“承諾”。在此次聯合聲明中,美印還出臺了許多新倡議,如“利用戰略技術轉變關系倡議”(TRUST)、COMPACT框架協議與ASIA等。然而,這些倡議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更讓印度戰略界失望的是,特朗普政府仍舊不太給印度面子。尤其是當莫迪帶著外長、國家安全顧問與外交秘書等人與馬斯克會面時,在印度政府高層團隊對面坐著的卻是馬斯克的三個孩子、女友和保姆。同時,特朗普仍不留情面地批評“印度關稅幾乎是全球最高,在印度做生意非常困難”。而對于印度的關切,特朗普則選擇回避。例如,他沒有發表任何針對中國和孟加拉國的消極言論;當印度記者提問其是否會阻止“卡利斯坦運動”激進分子在美國活動時,特朗普選擇了無視。盡管印度外交團隊早早便與特朗普政府接觸,似乎可能阻止兩國潛在的分歧升級,然而一味對美“屈服”,終究難以確保美印關系的穩定。莫迪政府或許最終將“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
文章來源于《世界知識》2025年第5期
責任編輯:劉菁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