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灰塵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看看今年的兩會有哪些提案備受關注,今天就來說一說幾個最熱門的提案,一個比一個良心。
一、35歲職場魔咒要破了?年齡歧視寫入《勞動法》
“35歲以下”這個標簽,讓多少中年人深夜改簡歷時偷偷把出生年份改小。數據顯示,40歲以上求職者平均投遞50份簡歷才能獲得1次面試機會。
朋友公司去年裁員,37歲的程序員老張拿著N+3補償金,轉頭就被獵頭壓價30%:“您這歲數,工資得打七折?!?/p>
今年提案直接捅破這層窗戶紙:禁止招聘廣告標注“35歲以下”,違者重罰。更狠的是,建議把這條寫進《勞動法》。
這不僅是給中年人續命,更是告訴年輕人,奮斗的價值不該被年齡清零。
二、春節假期要連休9天?取消調休
春節七天假,三天是周末,兩天是調休——這種“拼夕夕式放假”每次都被吐槽。
今年人大代表趙皖平直接放話:春節法定假延長到9天,取消調休。數據很實在:2024年春節旅游收入6326億,多放兩天假,老百姓既能走親訪友,又能刺激消費。
三、月入1萬才交稅?
個稅起征點5000元扛了七年,在一線城市連半間臥室都租不起。董明珠連續多年建議的“個稅起征點提到1萬”,今年呼聲更高。
算筆賬:月薪1萬以下的人多留800塊,相當于國家每月給打工人發個紅包。更關鍵的是,這能逼著企業漲工資,否則員工到手的錢比同行多,人才都跑光了。
四、農民養老金要翻倍?
城里退休職工月均養老金3500元,農村老人只有一兩百元。有代表建議將農民養老金提高至600元水平,當然這不終點,而是起點。
這個提案可以說非常良心了,要知道,在農村唯一的收入可能就是養老金了,種地的收入非常有限,如果能提高至600元,農民的生活水平將大大提高。
五、加強對人工智能的管控
這兩年最火的莫過于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甚至有人通過人工智能賺到了錢,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雷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人工智能缺少溫度,我們應該利用好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左右。
好政策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老百姓能踩實的地磚。
這5個提案,沒有宏大敘事,只有柴米油鹽。它們或許不能立刻改變生活,但至少讓普通人看到,我們關心的問題已經提上日程。
能中年人順利找到工作、讓普通人的收入再增加一些、讓醫保的錢不白交,這才是最大的國泰民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