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影視片中,國外的重卡是這個樣子的。
但中國的重卡卻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說顏值代表戰斗力。如果這件事情100%確認的話,那么國外的重卡質量,一定會遠超咱們中國重卡好幾條街。
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在比較了中外雙方的重卡差距后驚訝的發現,什么才叫繡花枕頭不中用。
我們就以號稱世界最強大國家美國的重卡為例,比如彼得比爾特589,這車使用的是paccar mx-13或康明斯x15發動機,最大馬力為485~565馬力,匹配有手自一體變速箱。駕駛內部寬度為2.1m,載重量為40t,售價為2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0萬。
為了強化其載重量,美國采用了經典設計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包括由螺栓固定的鋁合金引擎蓋,帶有不銹鋼進氣格柵的中網等等。
大部分美國卡車包括彼得比爾特589,駕駛室和生活艙都是相對獨立的生活艙,還可以進行單獨拆卸以便于維護,如589的生活艙為2.02m。
我們再看看中國重卡,如中國重汽howo tx重卡,使用的是一臺440馬力的發動機,12檔手動變速箱,整車重量8.8t,總質量25t,總載重量40t。按照具體車型和配置不同,總體配置售價在30萬元左右。
基本參數就放在這里,那么到底是哪款車最適合運輸使用呢?
雙方的最大載重量全部是40t,但是一個售價為30萬左右,另一個售價為140萬,這是一個巨大的差距。
出現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不是因為美國汽車質量有多么好,而是有以下幾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美國的人工成本太高,汽車產業工人的年薪高達六七萬人民幣。
二是美國車輛有極為豐富的生活區配置,但中國重卡的生活區,僅僅是一張簡單的床,并和駕駛室合在一起。
三是美國在用料方面確實要比中國重卡強一些。
但對中國人來說,我們跑運輸是為了賺錢,又不是為了享受的,司機不可能花大量成本去選擇較好的生活區。若是公司配車的話,更不可能舍得為司機花費這么大的代價。
至于說在用料方面,美國重卡用料確實比中國重卡強,但并不意味著美國重卡就可以超載運輸。美國的用料是平均用料,并沒有將用料強化在裝載方面。
而中國重卡問世時候,就已經對裝載方面進行了強化,讓貨車司機有充足的改裝空間,可讓貨車載重進一步提高。
當然,這種提高也確實會帶來巨大風險,但也確確實實降低了物流成本,讓全體中國人民都得到了最便宜的物流服務。
怎么說呢,只能說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暫時還達不到美國那樣的生活水準,也就只能拼出一切,抓緊時間提高生產效率,而我們的中國重卡,也確實做到了這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