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的4個外交瞬間,來看周總理出神入化的外交之術
一個國家的外交可以體現這個國家強大與否,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近代社會也用血淋淋的現實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
外交官則相當于是國家嘴巴,通過他們,我們可以向其他國家傳遞國家想法。他們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總體形象,是國家意識堅定的傳播者、擁護者。
從建國以來,我國外交歷史上人才輩出。
拿近些年為例,擅長用最溫柔的語氣直擊人心的華春瑩、引經據典,發言擲地有聲的耿爽、一個眼神就能讓媒體“聞風喪膽”的趙立堅等等新一代外交官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受到許多國人的關注與支持。
但說起外交官,我心目中的最佳外交官,還屬我國第一位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周總理。
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兼任了我國外交部部長。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周總理幽默風趣,應對自如,每次都能扭轉尷尬的局面實現力挽狂瀾。這樣的智慧令世人嘖嘖稱奇,贊嘆不已。
周總理的外交之術運用的可謂是出神入化,有記載的“名場面“不計其數。
今天我們就簡單地列舉4個外交瞬間,一睹周總理“語言大師“的風采。
“這是一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
中蘇關系惡化的一年,前蘇聯外交部部長抵達北京。十二月的北京寒風凜冽,整個機場蕭索無比。
外交部部長下了飛機,與前來迎接的周總理握了手。他看著既沒有紅毯的地面又沒有歡迎群眾的機場,一語雙關地對周總理說:“北京的冬天真冷啊。”
周總理回他:“這是一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
(西伯利亞是當時蘇聯北部的一片極寒之地)
尼克松訪華
“國家的銀行存款是 18元8角8分”
建國之初,我國還不算很富裕。一次一位西方記者傲慢地問周總理:“總理先生,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
面對這樣無聊又飽含挖苦的提問,周總理沒有拒絕回答,他大方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資金嗎?我們新中國用的是人民幣,國家的銀行存款是18元8角8分。”
在場很多人不解。總理又解釋道:“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面值有1分、1角、1元、 10元、 2分、 2角、 2元、 5分、 5角、 5元,加起來不正好是18元8角8分嗎?”
用這樣機智幽默的回答將那名西方記者丑惡的嘴臉堵了回去。
“中國人走上坡路,美國人走下坡路”
還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來華訪問,總理友好地接待了他。但這位美國記者卻不懷好意,他問周總理:“為什么在中國要把人走的路叫馬路呢?”
周總理聽后,幽默地說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所以簡稱馬路。”
那名記者不甘心,又追問:“總理先生,在我們美國,人們都是抬著頭走路的,我卻發現,中國人都是低著頭走路,這又是為什么呢?”
總理沒有著急反駁,他呵呵一笑,慢慢地回答那名美國記者的問題:“這個原因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都是下坡路,頭當然不自覺地抬起,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自然而然要看著路啊。”
“美國只有100年的歷史,可以成為一個國家嗎”
在1960年4月的下旬,周總理與印度代表團對于中印邊界的問題進行了談判。
總理與尼赫魯
在談判過程中,印度一方的代表挑釁地問:“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
周總理堅定地回答:“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朝時期,西藏已經是中國的一部分了。”
哪想對方居然說:“時間太短了。”
周總理又說:“中國元朝到現在已經有700年的歷史了,如果這700年時間都算短,那美國才只有100年的歷史,是不是意味著美國都不能算一個國家?這顯然是荒謬的。”
這番論述讓印度代表團啞口無言。
周總理的身上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優良品質,他用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叱咤在國際社會,成為我國外交事業的奠基者。影響著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外交人。
周總理超凡的語言魅力這四個例子遠遠體現不出來,如果你還知道其他的小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