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略
英國啟動新的科技創新計劃
據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3月10日消息,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部長彼得·凱爾在英國科技會議上宣布一系列行動,加快英國技術創新。具體涉及:宣布監管創新辦公室成立,并任命威利茨擔任首任主席;啟動數字和技術領域的專項計劃;制定透明、有利于創新的新法規,消除“繁文縟節”;Innovate UK 量子任務試點項目將獲得1200英鎊資助;投資2300 萬英鎊用于前沿電信研究和部署。
歐盟與韓國完成“數字貿易協定”談判
據歐盟3月10日消息,歐盟與韓國完成“數字貿易協定”談判。歐盟表示,將致力于制定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同時進一步強化歐盟與韓國的數字經濟合作。根據協定,雙方將在跨境數據流、隱私和個人數據保護、電子傳輸關稅、電子合同、認證和信任服務、源代碼保護、在線消費者信任、未經請求的直接營銷通信、開放政府數據、數字貿易監管等方面開展合作。
信息
美國OpenAI發布CoT思維鏈研究成果,監控阻止大模型惡意行為
據TechWeb網3月11日消息,美國OpenAI發布CoT(思維鏈)研究成果。該成果試圖用CoT監控的方式監控推理模型的“想法”,從而阻止AI大模型隱藏真實意圖、給出錯誤信息等行為。OpenAI 使用其最新發布的前沿模型o3-mini作為被監控對象,并以較弱的GPT-4o模型作為監控器。測試環境為編碼任務,要求AI在代碼庫中實現功能以通過單元測試。結果顯示,CoT 監控器在檢測系統性“獎勵黑客”行為時表現卓越,召回率高95%,遠超僅監控行為的60%。
中國智元機器人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Genie Operator-1,進一步降低具身智能門檻
據品玩網3月11日消息,中國智元機器人公司發布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該模型開創性地提出了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構,由VLM(多模態大模型)+MoE(混合專家)組成。其中,VLM借助海量互聯網圖文數據獲得通用場景感知和語言理解能力,MoE中的Latent Planner(隱式規劃器)借助大量跨本體和人類操作視頻數據獲得通用的動作理解能力,MoE中的Action Expert(動作專家)借助百萬真機數據獲得精細的動作執行能力,實現了利用人類視頻學習完成小樣本快速泛化,降低了具身智能門檻,現已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機器人本體以持續進化。
美國IonQ公司開發出高速混合異種量子邏輯門,有望使邏輯門以兆赫茲速度運行
據量科網3月11日消息,美國IonQ公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聯合團隊開發出高速混合異種量子邏輯門。該研究團隊首創了一種使用納秒激光脈沖的超快狀態相關脈沖技術,有望使量子邏輯門以更快的兆赫茲(MHz)速度運行。相關研究成果有望推動可擴展、高保真量子網絡和分布式量子計算的發展。
生物
世衛組織宣布成立新的衛生治理領域AI應用問題合作中心
據WHO官網3月6日消息,世衛組織指定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數字倫理中心為衛生治理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問題合作中心。該中心將為世衛組織指導文件編制和政策制定提供專業意見,促進知識共享和培訓,推動衛生領域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
美國國防部開發“前線生物測序技術”提供生物威脅快速識別和戰術決策支持
據Army官網3月6日消息,美國國防部正在開發“前線生物測序”(FFBS)技術,旨在快速檢測戰場生物威脅,為作戰人員提供實時戰術決策支持,滿足特種作戰部隊對快速和增強的生物分析能力的需求。FFBS系統將集成樣品制備、測序、生物信息分析等功能,實現對生物威脅實時的識別、評估、預警,以及信息回溯和數據庫調整等,將戰術決策時間從數周縮短到數小時甚至數分鐘。
NIH取消對疫苗猶豫和mRNA疫苗相關研究的資助
據science官網3月10日消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終止了至少33項關于疫苗猶豫或鼓勵疫苗接種的研究資助,并計劃對另外9筆資助進行消減或修改。此外,NIH還要求提供mRNA疫苗的項目清單,以及與國際合作伙伴的合作清單。
中國科研團隊利用siRNA為對抗抗生素耐藥菌提供新方法
據NIH官網3月10日消息,江蘇大學和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siRNA對抗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感染的新方法。該團隊將載有AGO2的siRNA引入細菌細胞質,下調與siRNA序列互補的mRNA的基因表達,可有效治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為臨床治療多重耐藥細菌感染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科研成果發表于Cell Reports Medicine期刊。
能源
美國多家光伏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增強光伏產品本土化制造
據PV mag 3月11日消息,美國光伏制造商Suniva、Heliene和Corning宣布計劃生產面向美國市場的組件,這些組件是只采用在美國制造的多晶硅、硅片和電池的組件。其中,Corning公司將供應上游的多晶硅原材料及硅片,Suniva 則生產供應單晶硅太陽能電池,Heliene負責組裝組件,多晶硅和硅片將在密歇根州生產,而電池將在佐治亞州生產,這意味著三分之二的最終產品將由實現美國本土化制造。Heliene公司表示,3家公司通過整合優勢,將更好地實現光伏本土化制造。
中國核聚變公司的高溫超導磁體創造全球磁場紀錄
據可控核聚變3月11日消息,中國能量奇點公司宣布在高溫超導磁體領域又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制的大孔徑強場磁體——經天磁體成功完成了首輪通流實驗,產生了高達21.7特斯拉的磁場,創下大孔徑高溫超導D形磁體的最高磁場紀錄。這一成就超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CFS公司聯合研制的SPARC TFMC磁體在2021年創造的20.1特斯拉紀錄,標志著能量奇點在高溫超導聚變磁體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經天磁體長約3米,寬約1.4米,總重約7.5噸。其繞組由32件單餅線圈堆疊而成,中心孔面積約0.5平方米。能量奇點計劃于2027年完成下一代強磁場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洪荒170的建設,而經天磁體的核心使命是為洪荒170所需的環向場(TF)磁體進行關鍵技術與制造工藝的研發和驗證。
韓國開發出非貴金屬氨分解催化劑,推動環保制氫技術發展
據中國氫能源網3月11日消息,韓國化學技術研究院(KRIC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鈷鐵基非貴金屬氨分解催化劑。氨因其高儲氫能力和運輸效率,被視為優異的無碳氫載體,而從氨中提取氫氣往往需要高昂的釕催化劑。對此,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氧化鈰(CeO?)增強的鈷鐵基非貴金屬催化劑,通過將氧化鈰引入鈷鐵基層狀雙氧化物(LDO)結構中,實現了在較低溫度下的高效氨分解。該催化劑在450°C下實現了81.9%的氨轉化率,超越了以往的非貴金屬催化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
海洋
日本商船三井成功實現船舶“邊航行、邊制氫、邊供能”
據國際船舶網3月11日消息,日本商船三井(MOL)近日宣布,其主導的“風獵人項目”(Wind Hunter Project)成功實現船舶“邊航行、邊制氫、邊供能”。該項目通過風帆系統捕獲風能驅動電解設備制氫,并將氣態氫轉化為液態有機氫載體甲基環己烷(MCH),最后供應至陸上設施。此項突破標志著船舶有望從單一運輸工具向移動式能源生產平臺轉型。
土耳其海軍接收兩艘新型武裝無人艇
據國防郵報3月10日消息,土耳其阿瑞斯造船廠(Ares Shipyard)和梅特克桑國防工業公司(Meteksan Defense)向土耳其海軍交付兩款新型武裝無人艇ULAQ。該型無人艇由土耳其自主研發制造,總長度11米,最大有效載荷容量2噸,航程約為400公里,速度65公里/小時,不僅能實現遠程遙控操作,也具備自主能力,主要用于執行情報搜集、監視、偵察、水面作戰、非對稱作戰、巡邏、護航和戰略基礎設施維護等任務。
瑞典國防物資管理局發布未來魚雷能力路線圖
據海軍新聞網3月10日消息,瑞典國防物資管理局(FMV)近日發布其未來魚雷能力路線圖,其中包括開發下一代電動重型魚雷“Torpedo 63”,以取代現役“Torpedo 62”重型魚雷。該魚雷將以剛服役不久的“Torpedo 47”輕型魚雷為設計基礎,采用其聲學頭、主計算機、軟件和戰斗部等,射程有望超過50公里,最高航速可達50節。“Torpedo 63”開發工作將于2027年初啟動,并于2031年轉入生產階段。
航空
美國和意大利進行“斯巴達權杖”轟炸機聯合演習,演示驗證協同作戰能力
據TheDefensePost網站3月10日消息,美國和意大利舉行“斯巴達權杖”(Spartan Mace)轟炸機聯合演習,旨在提升協同作戰能力。演習期間,美空軍B-52H戰略轟炸機與意大利空軍“臺風”戰機在撒丁島靶場開展模擬投彈演練,并聯合地面部隊實施精準打擊協同訓練。此次行動旨在強化兩國間空對地作戰互操作性,通過前沿基地建設和多國協作增強區域快速反應能力,以應對國際安全形勢變化。
航天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準SpaceX公司提升手機衛星直連通信功率
據SpaceNews網站3月8日消息,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準SpaceX公司提升“星鏈”星座的手機衛星直連服務的通信功率。根據批準內容,SpaceX公司可在與合作伙伴T-Mobile公司相鄰頻段使用更高的頻率,以擴大通信傳輸容量,提供除緊急呼叫、文本傳輸外的語音、視頻通話服務。SpaceX公司表示,此次批準是2024年11月FCC授權7500顆二代星鏈衛星使用T-Mobile公司地面通信頻率提供空間覆蓋服務的補充批準。
英國Pulsar Fusion公司發布“太陽鳥”核聚變動力火箭概念視頻,擬于2025年對發動機開展靜態測試
據globenewswire網站3月10日消息,英國Pulsar Fusion公司發布“太陽鳥”(Sunbird)核聚變動力火箭概念視頻。該火箭使用的發動機為Duel Direct Fusion Drive(DDFD),預計在2025年進行靜態測試,在2027年在軌演示。據悉,DDFD火箭發動機比沖為10000-15000 秒,功率為2MW,載荷重量為1噸,使用氘和氦3作為推進劑。
美國空軍與諾格公司完成“哨兵”洲際彈道導彈一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全尺寸鑒定靜態點火測試
據afnwc網站3月9日消息,美國空軍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猶他州工廠成功完成新型哨兵洲際彈道導彈(ICBM)一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全尺寸鑒定靜態點火測試。該測試驗證了發動機設計及數字工程模型的準確性,標志著哨兵導彈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為其未來部署奠定技術基礎。作為美國陸基核威懾現代化核心項目,哨兵旨在取代已服役60余年的民兵III導彈,確保應對中俄等新興威脅的可靠核反擊能力。
新材料
歐洲復合材料工業協會與法國JEC集團成立了歐洲循環復合材料聯盟,致力于在歐洲建立復合材料循環經濟
據Composites World 3月10日消息,歐洲復合材料工業協會 (EuCIA)與法國JEC集團合作成立了歐洲循環復合材料聯盟(ECCA),致力于在歐洲建立復合材料循環經濟。歐洲復合材料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對于實現復合材料的完全循環至關重要。ECCA成員將致力于實現這一目標,通過實施更多再利用、修復、再利用和回收的戰略,以及制定和實現現有產品回收的目標,全面建立復合材料的循環經濟。
先進制造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利用5G等技術實現激光增材制造過程實時監控
據國防制造3月11日消息,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IPT)主導開展了“基于5G的增材制造虛擬現實環境”(VITAMINE_5G)項目研究。該項研究以絲材激光金屬沉積(LMD-W)工藝作為典型工藝,基于5G技術、高性能傳感器和虛擬現實技術,對制造設備進行數字化映射,并將操作人員、工藝與設備鏈接,借助亞琛工業大學的“歐洲5G工業園”的5G設施滿足大量數據的實時傳輸需求,實現了虛擬環境中傳感器數據的低延遲顯示。該項研究顯著改善絲材激光金屬沉積增材制造過程中的監控效果,并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可重復性,未來預期實現人員與機器的實時交互從而提早干預制造缺陷。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注明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隸屬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于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據T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