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很多人提到過,電影《粗野派》這個譯名沒能和此前中文對Brutalist的野獸派或野獸主義相統一。畢竟這個片名是很關鍵的,它與主角拉斯洛·托斯以及建筑風格是相關的,不單一種背景,也是人物和故事的靈魂。
布羅迪飾演拉斯洛是匈牙利出生的猶太人,根據這個背景,應該主創是參考了原型人物的,但沒有透露準確信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物傳記片。而從當時的預告片則能看出這部電影制作層面的精良程度,也的確讓它在全世界獲得了很多劇作層面的重要的獎項。
但本片的命運和另外一部風格簡易,同樣有猶太人元素的電影《真正的痛苦》相似,都是在奧斯卡獲得了演員層面的獎項,雖然本片還獲得了最佳攝影和最佳配樂獎,但在重要的劇作獎項均未有所收獲。不過,它本身的氣質和屬性肯定是與當下的生活拉開一些距離,某種程度上有著野獸派建筑一樣高傲冰冷的姿態。
故事主要講述了戰爭幸存者建筑師拉斯洛與一位富豪哈里森結緣后的命運走向。拉斯洛既得益于哈里森對自己的看重,但同樣也受他的牽制。而連接二人命運的正是建筑,哈里森那個不著調的兒子找來與拉斯洛一起共事的表哥阿提拉,說是想給父親哈里森一個驚喜,來改造他們豪宅里的書房。
阿提拉看似很照顧拉斯洛,但其實是利用其建筑才華給自己賺錢。但是不知情的哈里森恰逢母親病危,不但沒有為拉斯洛的“杰作”感到驚喜,還把拉斯洛和阿提拉從家中趕走。沒有得到報酬的阿提拉自然把這次失誤的責任都推到拉斯洛的身上,逼他離開自己的家,甚至還說他勾引自己的妻子。
可以看出拉斯洛的生活仍然是被動的,從后面的故事也能看出,無論他能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遭受排擠的。哈里森也是如此,雖然他因為拉斯洛的書房設計而登上了雜志,并表達自己對拉斯洛的誤解,還邀請他主導未來宏偉的工程計劃,但這個看似對拉斯洛來說很幸運的“供養”關系,某種程度上也逐漸變成一種囚禁。
拉斯洛最初是有些猶豫,但是這種既能改變生活境遇,又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機會非常難得,更何況他還想把只能坐輪椅的妻子和侄女接來一起生活。但與家人重逢之后,建筑層面的事情,拉斯洛并沒有真正的話語權,哈里森表面尊重他,其實并沒有當初那么信任,即使拉斯洛想用自己的一部分酬金用到建筑材料中。
而意外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還是讓這個項目被迫終止,拉斯洛再次遇到和之前被表哥趕出家門的相似命運,直到多年后項目繼續重啟,拉斯洛為了完成這個作品,了卻心中遺憾,還是要繼續與哈里森共事。但拉斯洛擺脫傷痛和焦慮的方式是用毒品麻醉自己,從戰爭時期開始就一直如此,于是這個丑態讓哈里森撞見,并趁機強暴他。
在黑暗的地下空間,無人見證罪惡的發生,哈里森不但用身體玷污了拉斯洛,同時也在用語言羞辱和貶低他,把他當作一個靠人施舍而生活的流浪漢和可憐人。這是一個具象的強暴,同時也帶有某種象征意味,可以用來詮釋拉斯洛和哈里森之間一直以來復雜甚至病態的關系。
是哈里森給拉斯洛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甚至把他養在家中。但這個被權勢寵壞的有錢人,根本沒有把拉斯洛放在眼里,更多情況下只是實現自己宏偉目標的工具。正如拉斯洛妻子伊麗莎白說的那樣,哈里森這樣的人是任性的,做這樣巨大的工程,對他來說就像是在翻新自己家的廚房。
無論過程怎樣,無論拉斯洛在這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羞辱和坎坷,最終建筑還是完成了。建筑冰冷且不會說話,甚至其外表的美掩蓋了一切。在這樣一件作品完成的背后,除了大理石等建筑材料,也是由更多辛酸的故事匯聚而成的。
看完整部電影,明顯感覺到故事是和普通人拉開距離的,但它的藝術價值不可否認。無論從形式還是劇作層面,都能看出主創們的野心,這樣的影片體量和中場休息的格式,都有打造史詩級作品的架勢。但不得不承認,某種程度上,顯得孤芳自賞了一些。可看,但不會極力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