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掃清了福建各地的殘敵之后,華野第十兵團開始了進攻金門的作戰行動。在福建解放之后,退縮在臺灣的國民黨殘余勢力無疑是接下來打擊的重點,要進攻臺灣就必須先奪下戰略要地金門。
此前,在葉飛等人的指揮下,華野一路在福建一帶打得都非常順利。雖然打金門要跨海作戰,但全軍上下都非常有信心,葉飛也立即開始了準備工作。
當時,福建一帶的國民黨軍敗退后,一部分兵力已經退到了金門,蔣介石非常重視這一帶的防御工作。
經過不斷增兵以及收容前線部隊后,金門一帶的國民黨兵力已經達到了4萬多人,敵人還根據金門島的特點,修筑了堅固的野戰工事。
不過,在葉飛等人看來,眼下優勢已經在解放軍這一邊,敵人一路已經被打得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若是能快速登陸,國民黨守軍肯定會像之前一樣一觸即潰。
于是,第十兵團快速動員部隊,開始了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可這一切都進行得過于倉促。正在北京的粟裕了解到攻打金門的計劃,與葉飛等人不同,粟裕顯得極為謹慎。
他分析了戰場的情況后,給葉飛等人提出了幾個要求。
其一便是必須有足夠數量的船只,確保能一次性運輸所有參戰主力部隊。其二則是要求葉飛等人注意臺灣的動向,一旦對方有增援就必須立即停止進攻。
除此之外,粟裕還提出了一個要求,他告訴葉飛,山東方面已經動員了五六千名船工,讓葉飛的部隊等這批船工到了之后再進攻。
然而,粟裕的建議并沒有得到葉飛的重視,前線部隊曾截獲到胡璉給蔣介石的電報,胡璉表示想要把駐守金門的12兵團撤到臺灣。
這個消息讓葉飛等人輕敵了,實際上這是胡璉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葉飛等人由此判斷金門的守軍不會有增援,而且戰意不會太強。
就這樣,葉飛等人立即開始征集船只,招募福建當地的船工,部隊倉促做好了準備工作后,在10月24日開始了進攻。
解放軍在廈門一帶征集到了300多艘船只用于作戰,戰斗一開始也非常順利,葉飛布置的第一梯隊順利登陸,成功建立了灘頭陣地。
可國軍立即利用海空武器,打擊解放軍的運輸船。短時間內,300多艘船只大多被擊沉,后續征集船只也并不順利,直接導致登陸部隊徹底失去了增援。
最終,孤立無援的登陸部隊被國軍消滅,9000多人壯烈犧牲。葉飛在戰后檢討的過程中,這才想起了粟裕的建議,沒想到自己的疏忽釀成了大錯。
原來,粟裕之所以堅持要山東的船工到齊,是因為山東一帶根據地建設時間長,群眾立場堅定。葉飛等人征集的運輸船工大多來自福州、泉州一帶。
這些地方剛解放不久,群眾工作還沒做到位,解放軍以重金招募的船工很多并不是那種愿意為了戰斗冒著生命危險。他們在戰斗中的表現,也正如粟裕預料的那樣,可惜一切都已經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