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637字
預計閱讀時間:2分鐘
科學飲水,健康相隨
生命的延續離不開水。水不僅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還具有參與體內新陳代謝、維持體液正常滲透壓及電解質平衡、調節體溫、潤滑等多種生理功能。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飲水量不足已成為我國居民當中的普遍現象。科學研究表明,飲水不足會降低機體的認知能力、身體活動能力,增加腎臟及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風險;增加飲水量和排尿量可能降低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科學飲水至關重要。科學飲水需做到以下幾點。
1
主動飲水,少量多次。
感覺口渴是身體明顯缺水的信號,因此,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而是應該主動喝水。
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時間,每次 1 杯,每杯約200毫升,建議早晚各喝一杯水;進餐前不要大量飲水,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2
足量飲水,首選白開水。
飲水不足會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應足量飲水。在溫和氣候條件下,低身體活動水平的成年人每天應喝7~8杯水。當然,處于不同環境、生理狀態的人對水分的需求也會發生改變,可通過口渴、排尿次數、尿液量和尿液顏色來判斷自己是否缺水,從而及時補充水分。
白開水不會給機體增加能量,如果覺得沒有味道,可以在水中加入檸檬片、薄荷葉等,改善口感。
3
飲水溫度適宜,不宜過高或過低。
口腔和食管表面黏膜的溫度一般為36.5~37.2攝氏度,適宜的飲水溫度在 10~40攝氏度。過高會給口腔和食管造成損傷,過低會刺激腸胃以及血管,引起胃絞痛、頭痛、嘔吐等癥狀。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食養是良醫》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