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Della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
剛過去不久的3.8婦女節,小米恐怕讓6億女性失望了。
事關小米生態鏈總經理陳波的一條微博,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圖源:微博
顯然,小米高管把社交平臺當意見收集箱,想要聽取女性用戶的聲音,融入到市場研發調研之中,在婦女節當天也展現小米對女性的品牌關懷。
原本很暖心的場景,因為括號內的文字,讓女性心涼了半截——
衛生巾真的做不了。
咱就是說,短短八個字,殺傷力無限大。這一次不再含蓄委婉,而是正面表態了。
眾所周知,推出小米衛生巾就是廣大女性用戶最強烈的心聲。
去年,一場 #衛生巾量尺寸大賽# 炸出行業潛規則,不少家喻戶曉的大牌產品實測縮水17%。
不僅長度缺斤短兩,還有品牌客服硬懟消費者“嫌短別買”,甚至打出了“比男友還會吸”的低俗宣傳口號等等,一系列荒誕操作讓女性傻了眼。
圖源:ABC美妝旗艦店
大家千算萬算沒有想到,竟然會被衛生巾狠狠背刺。
不過還好有我們的雷總,在衛生巾翻車的一片罵聲中,廣大女性不僅涌入了雷軍直播間,還在相關話題下留言,希望小米也生產衛生巾。
并且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尊重女性,棉花干凈,長度足夠”。
大家相信照著這三個訴求落實到位,小米衛生巾就能打敗市面上99%的競爭對手,開拓又一強勁商業版圖。
大家不光在口頭上給雷總“畫餅”,還發揮想象力,各司其職,主打一個營造“真實感”氛圍。
有的給產品命名,雷巾、紅米、小米SU吸、小米舒七、聚能七等等,各種諧音梗信手拈來。
有的設計廣告海報,只見雷軍優雅地躺在小米衛生巾上面,配上不踩“雷”,真抑“菌”的廣告標語,你還別說還真像那么一回事兒。
圖源:抖音網友
有的著手產品包裝,極簡風、高級風、少女風,滿足各個年齡段女性的審美。
圖源:微博@美富白寶寶52&@只加鹽&@禾鳴湖
有的忙著打通生態鏈,建議把黑科技安排上,小愛語音提醒更換、APP監測吸收量、用完變紅米自動回收,要讓智能科技改善經期生活。
還有的甚至釋出了概念廣告片,博主@依云比比把小米衛生巾的廣告都拍出來了。
短片包含了品牌經典符號配色,緊抓用戶痛點,全方位科技感展示等等,水平之專業,幾乎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圖源:抖音@依云比比
在大家的努力下,萬事俱備就差小米衛生巾產品上線了。
而面對網友的熱情,小米高管也給出了回應,不過確是“婉拒了哈”。
圖源:抖音
雖然被潑了冷水,但網友們并沒有放棄,搬出了“當初回應造車時也是這么說的”的真香語錄,還有抓住“短期”的關鍵詞, 還是堅信小米會認真考慮衛生巾。
現如今,小米高管正面回應“衛生巾真的不做”,無疑是徹底擊碎了最后的幻想。
“小米衛生巾”,似乎永遠不會成為現實了。
論衛生巾的市場潛力,遠比大家想象的要高。
作為女性經期必需品,衛生巾在我國的市場滲透率已基本達到100%,也即將成長為一個千億級市場。
有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衛生巾市場規模已達到991億元,預計2028年將超1200億元。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十分穩定且仍有增長的市場。
那么,為什么小米寧愿錯失1200億大生意,也不做衛生巾?
事實上,背后也有著小米嚴謹理性的一番商業考量。
第一個,行業資質與監管要求。
衛生巾屬于醫療器械類目,生產資質需單獨申請,且對材料安全、衛生標準有嚴格監管要求。
比如,中國《婦女衛生用品衛生標準》要求細菌菌落總數≤200cfu/g,真菌不得檢出,生產環境需達到10萬級潔凈車間標準。
小米若跨界入場,需重建從原材料溯源到滅菌工藝的完整體系,目前小米尚未布局日用品相關領域,缺乏相應資質與經驗。
第二個,技術與渠道供應鏈的差異。
以上第一點,可能有人會覺得自研不行那就換貼牌。
但現實是,衛生巾的核心材料木漿、高分子吸水樹脂的技術專利已經被金佰利、花王等巨頭壟斷,國內企業多數集中在代工環節。
而小米生態鏈技術積累集中于家電及科技產品,引以為傲的選取成熟品類進行設計優化的"爆品改造"模式,到了衛生巾這個全新領域,就失去了原本優勢,被低毛利勸退。
圖源:財經三分鐘
況且,衛生巾行業線下渠道占主導,與小米擅長的互聯網銷售模式不匹配。
第三個,衛生巾產品的“特殊性”。
衛生巾集體“塌房”,行業輿論風波不斷,口碑大不如前。
網友對小米衛生巾寄托厚望,勢必會提出高于市場產品的要求,一旦沒能達到用戶預期,很容易引發品牌危機,由單品類波及到整個品牌形象,得不償失。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小米不選衛生巾,而是把重心放在家電和科技產品上了。
在評論區,網友紛紛提出建議,“化妝鏡和母嬰用品”“洗臉儀、護眼儀都可以”。
顯然這些更貼合小米品牌拓展的邏輯,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品牌優勢,做到網友對其“用戶至上”形象和創新能力的認可。
衛生巾市場很大,但不適合小米。
俗話說,聽勸的品牌最好命。
大眾對小米衛生巾呼聲熱烈,也和小米的“聽勸營銷”有關,就連雷軍自己都說,自己成了許愿池,對自己定位認知清晰。
圖源:雷軍直播間截圖
還記得那個全網瘋傳的靈魂手繪嗎?網友瘋狂@雷軍說想要個能分開洗襪子、內衣褲和衣服的神器。
結果小米實驗室直接上演現實版"俄羅斯方塊"。
圖源:小米官網
雖然最終因為空間不夠用沒能實現三區隔離,但雷軍在直播中無奈攤手“真的塞不下了”的樣子,像極了我們面對甲方爸爸提需求的表情包。
大家吐槽傳統出風口直吹太難受,小米直接把風口朝上設計,從此實現“吹風不見風”的溫柔攻勢。
這波操作看似簡單,卻是把用戶體驗拿捏到毫米級的細節控。
圖源:小米官方
要說執行力,還得看SU7上市時的名場面。
有網友在評論區開玩笑“雷總換漂移頭像就買車”,結果24小時后雷軍的社交賬號真的變身秋名山畫風,直接把網絡熱梗變成了現象級傳播事件。
以及小米汽車工廠正式揭幕的時候,網友集體把注意力歪到雷軍的工裝外套上,小米馬上嗅到了周邊商機,限量 800 件瞬間秒空。
圖源:雷軍微博
既能接住網友玩梗,又能精準判斷市場價值,雷軍仿佛成為了24小時在線的“需求雷達”。
用戶之所以樂此不疲地提建議,是因為大家發現自己的聲音真的能被聽見。
就算沒被采納,也能感受到被重視的誠意。
這種雙向奔赴的互動模式,才是小米能持續破圈的核心密碼。
當然,小米的聽勸也不是盲目接受所有建議,而是在充分考慮市場前景、技術可行性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對網友的意見進行篩選和整合。
像這次網友“許愿”小米衛生巾失敗,也是在情理之中。
本文首發于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