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并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后,中方并未像加拿大和墨西哥那樣立即宣布全面反制措施,而是選擇了更為克制的應對方式:先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同時有序地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這種反應讓半島電視臺等多家外媒紛紛關注。他們認為,與特朗普第一任期相比,如今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不僅更加強大,也更有準備來應對美方的貿易施壓——半島電視臺更是刊登了一篇題為《為什么中國不像 2018 年那樣擔心特朗普的貿易戰》的文章,認為現在的中國,在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大戰時,比以前更加游刃有余。
回顧2018年,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隨后又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這標志著中美關稅大戰全面爆發。當時的中國顯得有些措手不及,雖然也實施了對等反制措施,但在整體應對上略顯被動。
如今,重返白宮的特朗普故技重施。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的關稅,3月又追加10%。這些新關稅是在特朗普和拜登此前對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關稅的基礎上采取的。同時,特朗普還加大了對科技產品出口和美國企業對華投資的限制。
作為回應,中方采取了相對溫和的反制措施:分別在2月和3月,分兩批對美國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原油和農產品等加征10%到15%的關稅,同時將25家美國實體列入限制清單。這種節奏分明、循序漸進的反制方式,與七年前的倉促應對形成鮮明對比。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呢?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占美國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018年的15.7%降至2024年的10.9%;同期,美國占中國貿易總額的比重也從13.7%降至11.2%。這意味著雙方的經濟依賴度明顯下降,關稅戰的殺傷力也隨之減弱。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應對機制。過去七年里,中國不斷推進經濟多元化,加強與東盟、歐盟等貿易伙伴的合作。同時,中國企業也找到了規避美國關稅的新途徑,比如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就通過利用美國對800美元以下商品的關稅豁免政策,成功打開美國市場。
除此之外,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中方推出了一系列財政刺激措施,包括提高地方政府債務上限,發行1.3萬億元長期國債等。對此,有不少西方學者認為,即使特朗普完全禁止從中國進口商品,對中國GDP的影響也不會超過零點幾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中國對特朗普的行事風格更加了解。中方這次的反制措施主要針對美國農業州,這些州都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這種有針對性的反制,既反映出中方不會被動挨打,又為未來的談判留下一定的空間。
而且,還有一點要提到的是,這一次特朗普似乎也面臨更大的國內壓力。他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對價值1.4萬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這個規模遠超2018年和2019年的3800億美元。而為了避免出現風險,在宣布加征關稅的兩天后,他就不得不宣布推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關稅措施。
總的來說,特朗普第二任期面對的是一個更加成熟的對手。中國不僅熟悉他的談判策略,也有更多工具來應對貿易壓力。這種從容的態度背后,是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應對能力的增強。即便特朗普威脅要將關稅提高到60%,中國也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和經濟韌性來應對。這與2018年時的被動應戰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中方也希望通過談判來化解矛盾。畢竟,根據美方之前透露,中美雙方正在考慮與特朗普達成類似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新協議。但與7年前不同的是,這一次中國有更多的籌碼和更強的耐心來進行談判,尤其是在處理中美關系時,也更加游刃有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