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小鮮肉”這三個字,似乎已經帶上了一些不好的意味,盡管他們顏值比較高,符合當下年輕人的追美需求,他們擁有大量粉絲,影視資源也很好。
但是,除了演技常常被詬病外,還有一點讓人無語的是,他們似乎文化不高,動不動就鬧出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低級錯誤。
比如有的當紅流量明星,在被問到對角色的理解時,他的回答含糊、內容空洞,被網友戲稱是“絕望的文盲”。寫個“到此一游”,一共就四個字,三個字寫不明白,還需要旁邊的工作人員提醒。
寫錯字的“小鮮肉”遠不止這么一個,有的寫“修仙錄”,三個字錯了倆。
有的寫信,八個字就有一個錯別字,字跡潦草,甚至還不如小學生。
有的則是不清楚什么是“鈍角三角形”,評價角色,反反復復只有“傲嬌”一個詞。
演員因為職業特點,很多學歷不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學歷低絕不是沒文化的借口,王寶強倒是沒念幾天學,可是他經常隨身帶著字典學習。
一個演員,想把事業越走越寬,無論什么時候都應該保持進取心。
今年兩會,人藝院長、著名演員馮遠征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流量演員和演員素質,立刻引起了熱議,也得到了許多網友的支持和認可。
在馮遠征看來,流量演員在取得一些成績后,更應該冷靜下來去思考,提高演技,演員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而不是有多少粉絲買東西支持他。
“流量演員可以帶流量,他可以讓更多人看這個戲,但是我覺得流量演員如何發展,應該有引導和疏導。”
馮遠征的言外之意,就是這些擁有很多粉絲,尤其是深受年輕人追捧的“小鮮肉”們,在充分享受流量紅利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整個行業都是這樣沒有文化的“小鮮肉”當道,劣幣驅逐良幣,那這個行業也就會不斷走下坡路。
除了馮遠征,圈內還有許多老戲骨、前輩對流量演員提出過演技,希望他們不要提高自己。
陳寶國建議演員要研究論文,用論文的形式談創作體會,提高自己對劇本的理解能力。
陳道明也說過,演員是文化職業,不是耍帥工具,有些流量演員把表演當成“行活”,缺少對劇本和角色的深度理解,建議這些年輕演員多讀書,尤其是歷史和文學經典。
宋丹丹在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說自己看見過某位流量演員“拍戲帶八個助理”,她告誡這些“小鮮肉”——劇組不是明星秀場。
為了演好《中國女排》,跟隨女排隊員訓練的鞏俐說,“沒有生活的演員是空心人”,某些演員連劇本圍讀都不參加,“簡直荒唐”。
當下許多流量演員,當著天價片酬,卻拿不出相應的表演,德不配位才會讓馮遠征們的話得到了這么多支持。
年輕不是錯,但是把年輕當作揮霍的資本就是不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態必然會逐步瓦解。對于演員來說,只有將文化沉淀和專業精神融入自己的演藝生涯,才能真正贏得觀眾的尊重。
畢竟,再精致的皮囊也抵不過時光,唯有精湛的演技與深厚的修養方能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