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昔號“小成都”
最是繁華在天彭
在成都北部的龍門山腳下
有這樣一座城
清晨推窗見雪山
日暮漫步綠道間
市井煙火與山水詩意共生
千年文脈與現代文明交融
這里,便是天彭
一座被低估的“宜居天堂”
旋轉屏幕
PART.
01
煙火與詩意交織的生活美學
01
綠道如織,呼吸間皆是清新
TIAN PENG JIE DAO
天彭街道綠道網絡串聯起城市脈絡,從官渠農業生態文化長廊到社區街角的“口袋花園”,每一步都能邂逅綠意。作為國家生態市,彭州以“彭州藍”聞名,空氣質量常年位居成都市前列,連續2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龍門山的清風裹挾著負氧離子浸潤全城,讓“推窗見雪山”成為日常。
快慢相宜,老城與新區的雙重奏
TIAN PENG JIE DAO
02
老城區的街巷里,茶館飄香、市集喧囂,保留著原汁原味的蜀地煙火;牡丹新城則高樓林立,現代社區的智慧化管理與便捷設施無縫銜接。無論是古韻悠長的百里一·龍興集,還是時尚活力的萬達廣場,天彭用“一城兩貌”“龍興、萬達兩大商圈”詮釋了傳統與現代的和諧共生。
PART.
02
完善的基礎設施奠定理想生活
01
全齡友好的
“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
TIAN PENG JIE DAO
天彭街道“15分鐘社區生活圈”,從家門口出發,步行可達學校、醫院、商超和文體場館。從彭州中學附屬小學、彭州一中、彭州中學九峰書院、四川應急管理學院到各類藝術培訓學校,從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社區醫院到中西藥店,從沃爾瑪超市、永輝超市到紅旗連鎖、羅森、全家便利店,從圖書館、文化館到體育館、博物館,各種優質資源落實落地,讓教育醫療“零距離”文化生活“觸手及”;而老舊小區改造煥新,加裝電梯、智慧安防、便民飲水設施等細節,更讓“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交通動脈激活城市活力
TIAN PENG JIE DAO
02
成彭高鐵、成灌線彭州支線將天彭納入成都市中心城區“半小時交通圈”,地鐵規劃更讓未來可期;城區內“八橫九縱”路網暢通無阻,騎行綠道與公交系統無縫接駁,讓通勤與休閑皆成享受。
PART.
03
公園城市中的自然療愈力
01
公園成環,綠意鋪展城市脈絡
TIAN PENG JOE DAO
天彭街道將“公園城市”理念融入基因,以公園為軸,構建起生態與城市交融共生的綠色體系。官渠農業生態文化長廊、彭州園、九峰公園等大型生態公園如綠意長廊,串聯起城市空間,成為居民日常休閑、運動健身的理想之地。清晨,晨跑者沿著公園步道暢快呼吸新鮮空氣;傍晚,夕陽灑落湖面,散步的居民在綠蔭間感受生活的寧靜。這里不僅是城市的生態屏障,更是居民的綠色氧吧,讓人們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方詩意棲居之地。
口袋游園,讓綠色觸手可及
TIAN PENG JIE DAO
02
除了大型公園,城市中還散落著精心打造的“小而美、散而精”的社區小游園,讓綠色生活觸手可及。街角的“口袋公園”、樓宇間的微綠地、社區里的兒童游樂場,星星點點,鑲嵌在居民身邊,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日常。老人們在林蔭小道悠閑散步,孩子們在滑梯上嬉戲奔跑,白天是溫馨的鄰里空間,夜晚則是安靜的休憩角落。這些微景觀不僅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更讓城市的每一處都充滿自然的氣息,讓宜居天彭真正做到“滿城皆綠,步步皆景”。
天彭,寫給生活的詩
這里,有龍門山的巍峨為屏,湔江水的溫潤為脈;有市井巷陌的煙火溫情,也有現代都市的便利高效;有“推窗見綠”的生態底色,更有“詩意棲居”的人文追求。天彭的宜居,不僅在于山水與配套的“硬實力”,更在于那份讓身心安頓的“軟溫度”。
若你向往一座
“離塵不離城”的理想之城
天彭正以舒展的姿態
等待與你共寫下一段生活故事
免責聲明:
★品鑒彭州微信公眾號推文內容僅在品鑒彭州今日頭條號轉載,其他平臺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文中配圖支付相應稿費,若不同意使用,請告知刪除!
期數:3334期
來源:天彭街道
編輯:劉代萱 編審:祁文靜
有一種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鑒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揚天府文化,傳播城市精神!
親愛的小伙伴們,“品鑒彭州”微信面向全網征集優秀稿件啦!
主辦:彭州市委宣傳部
主編:王玉巖
副主編:楊華 祁文靜
首席編輯:劉倩
責任編輯:梁丹 龍洋
編輯:劉代萱 鄧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體中心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舉報電話:028一6861135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