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方醫院消化病專家劉思德教授提出一項備受矚目的提議:將健康體檢中的胃腸鏡檢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胃腸疾病的發病率日益攀升。劉思德教授指出,《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強調醫療模式需從疾病治療向健康保障轉變。然而,當下惡性腫瘤成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脅,胃癌、食管癌、大腸癌危害嚴重,每年超 60 萬人因此死亡,且耗費大量醫保資金。現有的篩查技術能早期發現胃腸癌及癌前病變,治愈率可提升至 90%以上且費用不高,但我國胃腸癌早診率不足 30%,部分原因是相關篩查費用無法醫保報銷,許多人因經濟因素放棄篩查。基于此,劉思德教授提出這一重要提議。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醫院消化科專家:劉思德
此提案一經提出,便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討論和廣泛關注。眾多民眾對此表達了高度認可和期待。若胃腸鏡檢查能納入醫保,將大大減輕經濟負擔,讓更多人能夠主動進行檢查,及時發現潛在疾病。能讓更多人重視自身健康,做到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提高生活質量。大家普遍認為,這一提議若能落地,將是一項惠及民生的重大舉措。
將胃腸鏡檢查納入醫保,意義深遠。首先,能顯著提高公眾健康水平。許多人因費用問題放棄檢查,導致疾病不能及時發現。納入醫保后,更多人會主動接受檢查,早期胃腸癌及癌前病變被發現的幾率增加,從而實現早診早治,降低疾病進展風險,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其次,大大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對于普通家庭而言,一次胃腸鏡檢查費用雖不算特別高,但對于有長期健康檢查需求的人群,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醫保報銷后,家庭在健康體檢方面的經濟壓力將得到緩解。最后,有助于改變“重治輕防”的現狀。一直以來,我國醫療存在“重治輕防”傾向,將胃腸鏡檢查納入醫保,體現了對疾病預防的重視,引導民眾關注自身健康,從源頭上減少疾病發生,促進醫療模式向預防為主轉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