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標星的朋友們有時可能會錯過【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歡迎新老朋友給【通航圈】點個星標,以便及時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錯過更多精彩*
加星標方法: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希望有一天,人們談起中國的低空經濟,不僅驚嘆于它的發展速度,更敬佩它的安全高度。”——劉傳健
安全,始終是劉傳健職業基因的底色。作為機長翱翔云端的時候,讓萬千旅客平安落地,是他肩上的最重的擔當。()今年,當“低空經濟”第二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的目光始終聚焦在產業發展的安全坐標上——無人機能否飛得更安全,低空經濟的發展能否行穩致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受訪者供圖)
數字見證著低空經濟發展的躍動:2024年全年,我國新增實名登記無人機110.3萬架,無人機運營單位總數超過2萬家,累計完成無人機飛行2666萬小時,同比增長15%。但在劉傳健看來,跳躍式增長的數據背后,更需要安全基座的支撐。
“就像汽車上路之前需要合格證,在道路上行駛時需要遵守交通法規,無人機飛行同樣需要完整的管理體系,來確保安全。”在四川代表團小組討論時,劉傳健建議建立政府主導的運行監控系統,構建從適航審定、航路規劃到實時監管的全流程安全保障,規范無人機的飛行以及有關活動,積極促進低空經濟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過去一年,劉傳健也在持續關注著低空經濟的安全發展。他欣喜地看到,去年全國兩會期間,他關于健全無人機安全管理法律體系的建議,已然催生一系列積極變化,各地政府相繼出臺相應的地方性法規。比如前不久,廣州發布的,就為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法律框架和支持。
但與此同時,劉傳健也發現,跨區域、跨場景的無人機飛行活動,仍存在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建立國家層面的監管框架,才能助力低空經濟實現“全國一盤棋”的發展。“探索之路漫漫,還需久久為功。但只要我們在正確的前進方向上,就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劉傳健說。
將專業視角轉向更貼近民生的領域,劉傳健今年還帶來了另一份與旅客出行息息相關的建議。為了給旅客打造“即到即走”的輕量化乘機出行體驗,減少在地面上等待的時間,他建議航空公司進一步優化地面服務,縮短航班截載時間。這樣一來,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順暢,民航的整體競爭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從守護一架客機的平安到護航一個產業的騰飛,劉傳健用民航人的專業與擔當,詮釋著新時代的代表履職。當被問及對低空經濟發展的展望,劉傳健的回答十分樸實:“希望有一天,人們談起中國的低空經濟,不僅驚嘆于它的發展速度,更敬佩它的安全高度。”(中國民航報 記者方笑)
來源:中國民航報。視頻:CGTN、億航智能。
需要進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關鍵詞:入群。
免責聲明: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公眾號作者也不負有更新以往文章觀點之責任,一切以最新文章為準。用戶根據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其他觀點進行投資,須風險自擔,責任自負。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眾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部分圖文源于網絡,僅用于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通航圈:一個行業的跌宕起伏
郵箱:publicvoice@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