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的當屬特斯拉,跌超15%。
美股昨晚尸橫遍野。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90.01點,收于41911.71點,跌幅為2.08%;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155.64點,收于5614.56點,跌幅為2.7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727.90點,收于17468.33點,跌幅為4.00%。
最慘的當屬特斯拉,跌超15%,為2020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一夜蒸發13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59億元),當前股價較歷史高點已遭“腰斬”。
市場信心正接近崩塌邊緣。特朗普近期對關稅政策的強硬表態(如“關稅可能繼續上升”)以及拒絕排除經濟衰退可能性的言論,直接加劇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
特朗普政策核心被解讀為通過短期經濟“陣痛”換取債務調整空間(如通過衰退降低利率以緩解美債壓力),導致投資者加速拋售風險資產。
政策不確定性放大了市場波動。特朗普政府缺乏明確的政策路線圖,且白宮對股市下跌的冷漠態度(如特朗普稱“不能只盯著股市”),進一步打擊了市場信心。高盛總結的十大暴跌原因中,“增長擔憂”和“關稅疲勞”位列首位。
1
在這波美股暴跌中,科技股與特斯拉首當其沖,遭受“踩踏式拋售”。
這差不多可以理解為是特朗普吊打特斯拉了。
以“七巨頭”為代表的科技股,因前期高估值和人工智能主題的退潮,成為拋售重災區。特斯拉作為典型代表,股價年內跌幅達45%,市值蒸發超8000億美元,其暴跌還因馬斯克的政治爭議加速了投資者逃離。
特斯拉面臨多重困境:銷量下滑(歐洲市場暴跌76%)、生產中斷(Model Y生產線調整)以及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深度綁定,導致品牌形象受損和消費者抵制。
華爾街投行普遍下調特斯拉目標股價,市場擔憂其從“技術標桿”轉向“政治負擔”。
特斯拉面臨生存挑戰,銷量與競爭壓力山大。特斯拉需通過低價車型和新品(如Robotaxi)重振市場,但其在歐洲與中國市場的份額已被比亞迪等本土品牌蠶食。若無法解決品牌信任危機,銷量或持續承壓。
如果短期內馬斯克減少政治爭議、聚焦生產優化,或許會提振一些信心。但他會嗎?從長期看,特斯拉股價的提升還依賴技術突破(如FSD系統成熟)。
馬斯克因支持特朗普及極右翼勢力,已引發全球范圍內的抵制活動(如“反特斯拉示威”),甚至影響其核心業務。分析師認為,他可能被迫在2025年下半年重新聚焦企業運營以挽救股價。
2
美國形勢并不樂觀。宏觀經濟數據疲軟,市場情緒惡化,接下來恐還將愁云慘淡。
經濟指標已出現多項預警。2月非農就業數據疲軟、ISM制造業指數不及預期,疊加消費者信心下降,強化了衰退預期。摩根大通將美國衰退概率從30%上調至40%,高盛則下調經濟增長預測至1.7%。
此外,市場流動性惡化(創年內新低)與系統性拋售(趨勢基金拋售600億美元股票),形成惡性循環,加劇了跌幅。
股市暴跌會對特朗普政策產生多大影響?
不可否認,他短期政策調整壓力將加大。特朗普政府可能被迫暫緩激進的關稅政策或釋放安撫信號,以避免經濟硬著陸。但當前跡象顯示,特朗普更傾向于將市場波動視為“過渡期代價”,政策轉向可能性較低。
若經濟衰退風險進一步升高,特朗普的“縮減政府規模”和“關稅優先”議程可能面臨黨內阻力。例如,馬斯克與國務卿魯比奧的沖突已暴露共和黨內部對激進政策的分歧。
短期看,若特朗普維持當前政策,標普500可能跌至5200點(較當前水平再跌10%),納指或進入技術性熊市。防御性板塊(能源、公用事業)或成避風港。
中長期則取決于政策轉向信號,若美聯儲降息或特朗普緩和關稅立場,市場可能觸底反彈。在此前提下,科技股或將分化,具備實際盈利能力和技術壁壘的企業(如英偉達)或率先復蘇,而依賴概念炒作的個股(如特斯拉)需更長時間修復。
本次暴跌是政策風險、市場泡沫與數據疲軟共振的結果。特斯拉的困境凸顯了企業家過度介入政治的代價,而特朗普政策能否持續,將取決于其能否在經濟增長與政治理想間找到平衡。
未來數月,市場波動或成常態,投資者需關注政策轉向信號與科技股基本面修復進展。(個人觀點,不構成炒股建議。)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
《知情人透露當年明月“發瘋”細節》已404,可關注“智識漂流”公號,在智識漂流輸入“當年”領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