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0日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張翼建議持續加碼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并爭取到2035年將農民養老金提高到600元左右。對此張院長表示農村居民每月領取的240多元的養老金難以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如果能在2035年實現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倍增”至600元左右的話,既能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又能有效的減輕子女養老負擔。
近年來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地區,70歲甚至80歲以上的農民參與田間生產勞動并不是新鮮事,有些70歲左右的農民工為了給自己留一些養老錢甚至還需要繼續留在工地打工,有的80歲左右的老人為了生計不得不繼續擺攤售賣一些自種的瓜果蔬菜,這樣的現象顯然和我國“尊老”文化有些格格不入。
除此之外關于農村老人“交公糧”、“交農業稅”、“交提留款”能否和工人社保劃等號的討論也不絕于耳,不過截至目前官方尚未給出明確的政策說明。除了普遍的公糧、農業稅之外,農民義務參與修水渠、修大壩、修公路、修鐵路的項目也不在少數,雖然諸如此類的貢獻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被取代,但是農民們曾經付出的這些貢獻是應該也是必須被歷史銘記的。
辛辛苦苦、省吃儉用一輩子,按理說老人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畢竟他們一生的積蓄足夠他們的晚年生活,但農民的養老問題為什么變得這么突出呢?其實關注農村養老問題的關鍵在于破局養老問題形成的原因,掏空三代人的高房價、讓人窒息的高彩禮、昂貴的醫療費用是壓在農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如果能從根本上清除這三座大山,然后再增加農民的養老金,那農民晚年生活幸福感就更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