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中澳關系好不容易走上正軌,澳大利亞似乎又有點“飄”了,開始琢磨著怎么在達爾文港這個問題上開倒車。
據悉,澳政府將于本周內討論租給中國99年的達爾文港前景。北領地財政局長還跳出來說,政府應該花錢買回港口。
這是要從中企手里強行搶回港口的意思?
這個達爾文港,原本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港口,直到2015年,一家有遠見的中資企業看到了它的發展潛力,跟北領地政府簽了個長達99年的租賃合同。
這一下子,達爾文港就迎來了它的春天。短短幾年內,港口設施煥然一新,吞吐量飆升,搖身一變成了澳大利亞北部的重要能源樞紐。
但好景不長,澳大利亞政府似乎對這個成功的合作案例并不滿意。這不,他們又開始討論要從中資企業手里收回達爾文港了。
要知道,當初達爾文港之所以能得到發展,全靠中資企業的投資和運營。現在看到港口繁榮了,就想著收回去,這未免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啊。
再說了,達爾文港的成功,不僅僅是設施升級那么簡單。中資企業的加入,帶來了新的管理模式、市場渠道和發展理念,這些都是達爾文港能夠迅速崛起的關鍵因素。
如果澳大利亞政府真的強行收回港口,不僅會損害中資企業的利益,更可能打斷達爾文港的發展勢頭。
話說回來,澳大利亞政府在達爾文港問題上的反復無常,其實也反映了他們對華態度的不穩定。
一會兒示好,一會兒翻臉,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對中澳兩國關系的穩定發展可沒什么好處。
看看數據就知道,達爾文港在中資企業的運營下,短短幾年就實現了貨物吞吐量的飛躍式增長達到2630萬噸。
這么明顯的成績,難道澳大利亞政府看不見嗎?當然不是,但他們更看重美國,
于是經濟利益就要讓位,政治利益占領高地。
在澳政府心里緊跟美國老大,未來才有保障。
這種心態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仍然巨大。但問題是,為了這個所謂的“理想未來”,澳大利亞似乎不惜犧牲一時的經濟利益,哪怕是在達爾文港這樣的重要項目上。
達爾文港對澳大利亞來說,不僅是個經濟樞紐,更是個戰略要地。這里不僅有大量的美軍駐扎,還部署了重型武器裝備。
也正因為這個“特殊身份”,達爾文港成為了美澳同盟關系中的一個敏感點。
當中資企業獲得達爾文港的經營權時,美國幾乎是立刻就跳了出來,擺出一副“守護神”的架勢。
美國的干預手段可謂軟硬兼施。一方面,通過外交渠道向澳大利亞政府施壓,要求他們收回港口經營權。
另一方面,也不忘拿出真金白銀來“誘惑”,承諾在達爾文建立戰略物資儲備點,以“保障安全”為名,行干涉之實。
但美國的這套把戲,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無非是想攪黃中澳之間的合作,打壓中資企業在海外的發展,更深層次的目的則是遏制中國的崛起。
這種霸權主義的行徑,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面對美國的施壓和利誘,澳大利亞政府其實也是進退兩難。一方面,他們不想得罪美國這位“老大哥”。
另一方面,撕毀與中資企業的合同,意味著要支付天價違約金,這對澳大利亞的經濟來說無疑是個重大打擊。
當然,澳大利亞政府也可以選擇“耍無賴”,既不履行合同義務,也不支付違約金。
但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是激怒中國,畢竟中國海軍的力量可不是擺設。
有網友提議,如果澳政府“耍無賴”,到時候,福建艦可以在澳大利亞附近的海域“露個臉”。
雖然是網友笑談,但澳大利亞政府確實是在進行一場政治“豪賭”。
他們賭的是美國能夠給他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但這種未來究竟有多美好、有多可靠,恐怕連他們自己心里也沒底。
畢竟在國際政治這個大舞臺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在這場賭局中,澳大利亞似乎已經忘記了一個重要的道理:經濟利益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政治利益固然重要,但如果為了政治利益而犧牲了經濟利益,那么最終受害的只會是普通民眾。
希望澳大利亞政府能夠早日醒悟過來,不要再為了迎合某些大國的政治需求,而犧牲了自己國家和民眾的長遠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