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信號很密了。
無論是兩H,還是近期各種發言,傳遞的都是2個信號:
1、低利率,未來存款利率大概率還要再跌;
2、錢要流出來,會流到實體、科技、消費。
那么這兩個,對普通人的影響是什么呢?
第一個你的錢,存銀行拿到的錢越來越少,第二個,錢流到市場,物價可能會越來越貴。
這種低利率+寬松刺激的復雜環境,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無比陌生的。
如果把經濟比作巨大的水庫,低利率就是把水閘放低。
廉價的資金涌向大型企業、基建項目、科創企業、房地產等等,但是下游的存款利率也會同步被調低。
而普通人往往在下游,不僅難接到水,還面臨著存款收益不斷下滑的局面。
如何才能應對這種局面?
當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看到時間的力量。
時間,對投資來說非常重要,只是很多人沒有發現時間的力量。
簡單跟大家說吧,如果有個生意,10萬的成本,能夠帶來2000的利潤,你覺得這筆生意能賺多少錢?
很多人可能會說,那就是2000塊錢,這就是無視時間的思維。
真正有時間概念的人會問你這筆生意的周轉期是多少?
如果1天就能周轉一次,也就是說1個月可以循環30次,一個月的利潤就可以達到6萬元。
投資,簡單來說就是找到有價值的選擇和合適的價格,剩下就是時間。
只是大家,沒有正確地認識到時間的力量。
真正來說,時間天生就存在3層紅利。
第一層紅利,是時間的復利。
有人曾經問過巴菲特,為什么你的投資體系那么簡單,但是大多數人卻難以做到呢?
巴菲特的答案是:因為沒人愿意慢慢變富。
這句話初聽的時候,大家可能覺得不服氣,但是這些年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做投資做選擇。
大多數人,本能就是去選擇高回報的項目,而不是低利率但卻能產生復利的項目。
就像我前面舉得這個例子,很多人看不上2%回報率,卻忽視了背后長期的復利價值。
這屬于過去高增長時代的慣性,過去確實很多人都賺的都是快錢,買房5年翻倍,年化超過12%都是常態。
但是現在進入低利率時代,各行各業都已經告別無序擴張的爆發期,未來收益注定是下滑的。
與其追逐20%的利潤暴擊,不如從現在開始,耐心篩選能有2%以上復利的項目。
什么是時間的復利呢?
記住,時間復利的關鍵不是“高收益率”,而是持續性和穩定性。
持續不斷的產生收益,并且收益能夠進一步的增值,并且越往后,收益越呈指數型爆發。
其實賺錢這個事,說難不難,說容易也容易。
普通人最容易賺到的錢,就是靠時間給予的紅利,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你找到一個好的資產,持有足夠長的時間,自然能從中賺到錢。
唯一要判斷的只有一個,就是你持有的是不是有好資產。
財富不是靠預測漲跌賺來的,而是靠正確的資產+足夠的時間,自然生長出來的。
時間第二層紅利,是周期輪動的時間差。
有人形容市場就像個情緒不穩定的鄰居。
有時候他愿意用雙倍的價格來買你的房子,有時候,他又寧愿白白伸出雙手把房子送給你。
如果你跟著市場情緒走,你只會成為情緒的奴隸,但是如果你逆著市場去思考,你會感謝市場波動。
因為沒有波動,就沒有空間,這就是時間差的魅力。
現在的時間差在哪?
短期內的通S,和低利率刺激通Z回歸的時間差。
緊S的時候,錢是值錢的,資產和商品的價格都會下跌;
通Z的時候,資產是值錢的,拿著現金就等于白白被稀釋;
真正有時間差的思維模式,應該是學會用通S期的錢鎖定資產,用通Z期的資產兌現購買力的人。
在低利率+資產價格低迷期(當下)積累籌碼;在貨幣效應顯性化時(未來2-3年)兌現收益。
2014-2015年通縮期購入核心城市房產者,在2016-2017年利率回升周期實現資產翻倍。
過去這些人的收益,實際上靠的就是時間差思維,也是大家常說的經濟周期。
記住寬松周期開始出現的三大特點:
降息、信貸放量、悲觀情緒觸底,2025年,一切又出現熟悉的味道了。
時間的第三重紅利,趨勢的乘數效應。
正確抓住時間里的趨勢,我們未來的財富才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放大。
趨勢,才是財富最好的放大鏡。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要抓住趨勢?
趨勢里存在著占位的L斷性,先來者可以低成本入場,一旦占據優勢的位置,后來者就需要支付夠高的成本才可以進入。
就像深圳的房價,08年的時候均價不過1萬。
但這些年疊加深圳飛速發展的趨勢,現在哪怕跌過之后,均價還有7萬,后來者需要支付7倍的資金,才能在此安居樂業。
抓住趨勢,才是為自己未來5-10年的財富增值裝上了加速器。
那么站在現在來看,接下來5年的紅利,屬于哪呢?
有個方向是非常確定的,那就是科技。
上周2H經濟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里,80%的時間都給到了科技,這已經能說明科技的含金量了。
未來5-10年,注定會有大量的資金砸到科技行業里面,科技造富的時代,已經從年初的Deepseek里悄悄開始了。
可以說,現在不跟科技挨邊,就像08年不跟房地產挨邊。
所以,普通人其實現在都該思考下,如何在這場科技熱潮里,找到自己分水的盆子。
有兩個思路,一個是參與股市分紅。
當然,我這里不是推薦大家去買股,也不抵制,因為股市確實在成為新的蓄水池。
只不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收益越大風險越大,股市里買賣更頻繁,對人性的考驗也更殘酷,牛市里虧錢的人也是大把。
因為股市歸根結底是零和博弈,1個人賺錢,就注定有1個人虧錢,入場一定要注意風險,不要瞎往里沖,成為別人的燃料。
還有1條路子,就是買有科技爆發潛力城市的房產。
大家現在對房子的情感很復雜,很多人已經一刀切的不看好了。
但是房子,其實就是買的城市發展的股票,一座城市如果未來科技爆發,注定會崛起大量的高凈值群體,這些群體拿著錢不會選擇買房改善生活嗎?
只要時代還在造富,房子作為二次分配的工具,怎么都會積納流動的S流。
這輪科技競賽,背后不僅是企業的競爭,也是城市競爭的重要分水嶺。
所以說,如果你把握不住股市,或者股市之外,還是想要給自己的資產加上壓艙石,我還是會建議大家配置科技爆發潛力強的城市的房產。
科技賺錢,金融分錢,買房存錢,大概率是接下來的方向。
那么,哪些城市屬于未來極有概率享受科技紅利的呢?
我最近團隊近期也對全國各大城市的科技實力進行了整理,包括各大城市的研發能力,科技企業布局,人才實力以及資金吸引能力,最后匯總出了我非常看好最有潛力的13座城市。
你的城市在不在其中?現在是該繼續持有等待,還是趕緊賣出?現在要入手的話,應該如何去布局?
今晚7點,我在我的閉門直播會詳細跟大家展開這部分的內容,關注的朋友,直接掃碼來我閉門直播,直播結束后,我也會給大家發放我整理的《13個AI潛力之城》。
記住,越是低利率時代,我們越要看到時間的3層紅利。
與其貪高被套,不如從現在開始,鎖定周邊微小但能享受復利的資產,抓住周期之間的時間差,放大自己的位置優勢,跟隨趨勢,讓時間自然成為你財富的放大鏡。
現在市場很難,但是走正確路,哪怕速度慢些,心不會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