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
釋義:滿含熱淚將明珠歸還于你,感慨在自己未出嫁時為何沒有你相遇,若早遇君心,定不負深情。
“雙淚垂” 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內心的掙扎與不舍,最后的一聲嘆息,道出了命運弄人的感慨。
女子垂的淚,既有對這份感情的珍視,女子還的珠,傳達出對這份感情的無奈,她動作與淚水的交織,道盡禮教與情感的撕裂,很好表現出愛而不得的痛苦。
愛情最深的遺憾,是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人生多少情意,最終只能以“如果”二字而封存。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李白《三五七言》
釋義:早知道這份感情如此讓人內心痛苦,還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絆"字點破情絲如繭,看似決絕的"莫相識"背后,是千百次午夜夢回的輾轉,是經歷了多少愛而不得的日子,才有如此后悔無奈。
人總是用后悔來丈量愛的深度。若不曾相遇,便不必嘗盡相思苦,可若真能重來,誰又舍得擦肩?
若知相思蝕骨,寧從未相遇,這看似絕情的詰問,實則是情到濃時的自欺。越是激烈否定,越見往昔刻骨銘心。
就像流星劃破夜空后,人們才驚覺它燃燒得多么壯烈。有些緣分注定要撞碎靈魂,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內心。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高明《琵琶記》
釋義:我全意地將真心托付給明月,可明月卻偏偏照著那溝渠。
"明月"與"溝渠"的意象碰撞,構建出驚心動魄的審美落差,將愛情中苦澀痛苦的單相思展現得入木三分。
單戀是場孤獨的朝圣,毫無保留的捧著一顆心跋山涉水,卻始終叩不響另一扇心門。
"奈何"二字,如古琴尾音般余韻悠長,道盡單戀者明知不可為而心向之的執拗,恰似飛蛾撲火時的壯美弧光。
只是明月何曾有錯?它只是自顧自地皎潔。因此真正的苦,不是被辜負,而是清醒地看著自己一直沉淪下去。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釋義:故地重游,桃花在春風中灼灼依舊,可曾經與之相映的美人兒卻已消失不見。
"人面"與"桃花"的互文堪稱神來之筆,去年今日的疊影中,人面即桃花,桃花亦人面。
今年春風不識離殤,依舊多情拂動桃花枝。那枝上桃花的 “笑”,像是對眼前人的嘲笑,對這份逝去感情的嘲諷。
時光是最殘忍的溫柔,它能讓美好失去,又能讓記憶中的美好永遠定格。
若沒有這場物是人非,眼前的桃花不過是桃花,春風不過是春風,誰還記得呢?
原來遺憾才是記憶的防腐劑,正是因為遺憾,才讓人某一刻忽然懂得:有些消失,比存在更永恒。
【5】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釋義:同樣是元宵佳節,今年卻缺少了去年和自己一同賞燈之人,思念的淚水打濕了衣袖。
燈火如舊,卻照不見舊時人。春衫薄,原以為能盛住重逢的歡喜,卻兜不住一滴淚的重量。
簡單幾個字,卻道出了愛而不得的沉痛失落,和對愛人最深的思念,深深的打動人心。
原來世間最痛的失去,不是訣別,而是明明站在同樣的月光下,卻再找不到共賞的理由。
【6】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黃景仁《綺懷》
釋義:我知道今夜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可自己卻依然在寒風冷露中獨自站立。
詩中的這份孤獨與深情,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詩人對逝去愛情的深深眷戀,對自己心中愛情中的苦苦堅守。
在"星辰"面前,人類情愛是十分的脆弱易逝。星辰亙古流轉,人卻困在剎那的情劫里。明知昨夜不可追,仍固執地站成夜色中的碑,任寒露蝕骨,風刀剜心。
這種近乎自虐的守望,不是癡傻,而是對深情的獻祭——若愛而不得,那就讓守望本身成為信仰。
畢竟在浩瀚宇宙中,能為某個人亮起一盞星火,已是凡人最浪漫的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