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ling)還是丹棱(leng)。
——今天的編輯 吹風
眉山美食,丹棱占了半壁江山,凍粑、拌雞、米花糖,個個有名。
眉山是面子,丹棱是底子,鮮、辣、糯、脆,每一種味道的穿透力都很強,大街小巷無香不成席,不資格的難登大雅之堂。
丹棱小城,確實有棱有角。裹著桔子的芬芳,形成一片飲食江湖。
地方小吃,高矮要試一下大有名氣的王麗米豆腐,百年口味。
廚房外向,小火煨起兩口大鍋,湊近一看,米豆腐排兵布陣,如俄羅斯方塊,搭配一碟深紅的油潑辣子,一碗接一碗運出。
米豆腐必吃,基本上是人手一碗,奶氣嫩滑,跟黃涼粉完全不一樣。
不能涼拌,因為易碎,用潮桂米磨漿而成的米豆腐,一筷子就能夾斷,平移進蘸碟里鍍一層金,辣中帶鮮,溫和質樸。
隱藏的人氣王是黑米涼糕,長相一直在張力與縮力之間徘徊。
圓形的涼糕緊貼碗底的弧線,澆一勺濃稠的紅糖,左邊是才炕出來的花生碎,右邊是一整片黑芝麻,組合成一張八卦圖。
不能攪,“勺子要順到舀”,涼糕的密度大,有一種在耕地的感覺。
但是確實香,一口下去就是濃香,厚重的紅糖,配合上大量的小料,直接在口腔里見縫插針,冰涼軟糯爽脆,一氣呵成。
缺點是甜,吃三口就有點悶,必須一口豆腐一口涼糕交叉進行。
小吃第二站,選擇了彭大哥餅子,主打一個丹棱的兒時回憶。
計劃是散步過去,消一下食,結果五百米就抵達,站在門口猶豫了一秒,正在吃飯的大嬢立刻放下碗筷,探頭出來。
餅子在磁盤里疊羅漢,大且薄,烤得淋漓盡致,感覺已經起酥。
旁邊一個洗臉盆,專門用來拌蘿卜絲,粗壯的蘿卜絲,逐漸深入如火海一般的醬料里,由白變紅,等著被塞入肉餅里。
拿到手里的肉餅,鼓鼓囊囊,紅油蘿卜油湯滴水,必須一口咬住。
與其說是餅子,不如說是一個殼,油炸感非常強烈,優點是非常脆,缺點是油,但因為蘿卜絲的加入,一下就點亮了口腔。
涼感蘿卜絲,清脆多汁,像水果一樣,油餅是五指山,壓住。
一路啃餅子,一路東張西望,丹棱到處都在吃雞,高湯慢燉,撕成條狀,干拌或者油淋,雞的每一個部位都是寶,吃得細。
于是舍近求遠,搜到了一家大雅劉記白宰雞,往城市邊緣開。
招牌就在路邊,像一根定海神針,但是院子里根本沒有了停車位,跑到吧臺去找服務員,她頭都不抬地按著計算機——
“院子里沒得停車位”,
“停路邊”,
繞城公路,卡車飛奔,沒辦法,只有像顯眼包一樣暫時停起。
菜單僅有一張,到吧臺站到點,因為沖著雞而來,所以根本別無他想,半斤紅油,半斤藤椒,加一個耙耙菜,殺割。
這是一棟農村自建房,有三層,老派的裝修,氣氛就是農家樂。
一面墻掛的是香腸臘肉,穿堂風不斷吹過,有人點就取一刀走,一面墻掛的是榮譽,牌匾金碧輝煌,是日積月累的底氣。
正在默讀牌匾上的字,一碗醋湯就上桌,“先喝湯再吃雞”。
跟到第二碗是一畝地的棒菜,“耙耙菜沒得,煮的棒棒菜”,非常理直氣壯,但這一碗棒菜有點過于賠禮道歉,推不動。
紅油跟藤椒一起上桌,有一種缽缽雞的感覺,兩盆直接把桌子占滿。
紅油旺實,面上飄著一層芝麻,不是渾濁的湯汁,反而是清爽的,第一口是香辣,跟到會麻到舌根,然后泛起一縷回甜。
藤椒風味突出,看不到一顆花椒,但是刺激,是倒吸一口涼氣的爽。
雞是烏雞,肉是黑色,每一塊都宰成手指長,不薄不厚,一口咬下去,肉很緊實,不愧是吃草蟲長大的體育雞,非常天然。
尤其是雞皮特別脆,完全不軟綿,像魚皮一樣,挺廓彈牙。
打包出來,一路上都是種的耙耙柑,套著白色的袋子,本來想買一點,但不曉得從哪里下手,路口上一個老人家賣得甘平。
回城,一腳剎到楊記丹棱凍粑,老板抬個小板凳,正在灌米漿。
我環顧一圈,整個店里非常壯觀,中間是蒸籠鋪開,肥美的凍粑朝向一致,整齊列隊,周圍的貨架上,一層疊一層。
我問哪個口味好吃,“芝麻、玫瑰、白糖”,正在猶豫買多少的時候,涌來一群大嬢,直接要了五個禮盒,一盒裝二十個。
說時遲那時快,中間的蒸籠全部掏空,氛圍一下就緊張起來。
每一個凍粑,蒸十二分鐘即可,撕開玉米葉子,紋路清晰,咬一口是松散的綿密感,像蜂巢一樣,重點是豬油潤香。
素的好吃,玫瑰的微甜,芝麻就是眉山人的本命,顆粒感很強。
丹棱確實不大,下一站玲玲麻辣燙,步行十分鐘,穿過一個車水馬龍的菜市場,巷子里變得安靜,老板正在搭桌子。
下午四點半,迎來第一桌,上鍋開火,“你們去拿菜嘛”。
丹棱的麻辣燙,簽子粗壯,很大的一顆肉,料碼的很厚,但其實一點都不辣,清油的鍋底沸騰起來,是傳統老式的味道。
菜品看起來干凈新鮮,沒有凍成一餅,是清爽的自然顏色。
重點是蘸碟才是靈魂,老板自己兌的碟子,摞在一起,然后在此基礎上私人訂制,一定要加花生,獨瓣花生很大一顆。
看起來是油碟,但是比較偏干,裹料很方便,真的很好吃。
一定要點一碗醪糟粉子,非常輕盈,是清湯寡水的款式,湯不渾濁,粉子是單獨煮好加進去,以至于不厚重,粉子軟糯。
酒味不重,也不甜,連溫度都合適,一口香辣一口清甜,完美。
因為車子沒電,于是跑到眉山去充電,死性不改又去了李記爐上干鍋。
同事說你為什么經常去眉山,眉山到底有誰。干鍋在城市里消失,想吃一口干香,必須長途跋涉,但必須說不虛此行。
面上見縫插針的碎渣渣,就曉得炒得有多香,香得頭暈目眩。
這一家雖然沒有干鍋兔,但干鍋雞、肥腸、鴨掌,都掌聲鼓勵。
不是驚艷的款式,但是耐吃,越嚼越香,炸得干香但不柴,保留了一些油潤,排骨是正排,肥腸打整的干凈秀氣。
重點是跟蔬菜一起炒,清香豐富,里面有黃瓜、花菜、豆干、雪豆、藕片、土豆、洋蔥,鍋底還墊了兩筷子炒面,瘋了。
兩個人吃一鍋就足夠,但我一般是吃一鍋,帶走一鍋,第二天吃。
每一次老板娘都勸,“你們吃不完的”,以至于備受好評的涼拌魚、醬肉蒸餃,根本沒有肚皮嘗試,希望下一次可以理智。
一日往返丹棱
巴巴適適
歡迎繼續分享丹棱美食
下次再來
今日編輯 | 吹風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好大的耙耙柑
對聯跟綢緞
怎么斷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