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四川成都的劉家琨榮獲2025年度普利茲克獎。
這是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建筑家。
在這個獎項上,日本建筑師們的數量也是“傲視群雄”的存在。
那么,日本建筑和中國建筑對比之下,誰更加容易獲得國際青睞呢?
建筑界的諾獎,被中國人拿了
最近,建筑界的劉家琨,獲得了 普利茲克獎。
距離國人上一次得獎,已經過去了13年。
評審會的評審辭中指出:劉家琨的作品,立足當下,因地制宜地對其進行處理,甚至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全新的日常生活場景。
在建筑設計上,劉家琨并沒有拘泥于一種風格,而是“因地制宜”,將自己的建筑理念融于當地的自然環境之中,在符合當代需求的情況下,又保留原有的文化韻味。
通過文化、歷史、情感和社會等各維度的協調,以建筑凝聚社區,激發人文關懷,并升華人類精神,為建筑賦予了人文溫度。
建筑對他而言更像是一種文化表達,他不迷戀建筑的先鋒藝術,也不追求線條的流暢灑脫,而是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對建筑進行改造,讓建筑與人和歷史產生共鳴。
他的代表作品鹿野苑石刻博物館放棄了高科技的施工,選擇雇傭本地工匠用“土法”砌筑墻體,混凝土外墻上還拓印著模板的紋理。
粗糲的混凝土與自然的光影交相呼應,落在質樸的佛像上,和諧自然,佛像與建筑重獲神性。
而這也是劉家琨美學風格最重要的一點:擁抱自然,接受瑕疵。
因此在當下這個建筑充滿了冰冷的理性與邏輯的時代,他的作品卻散發著平易近人的泥土氣息,靜謐致雅,讓人放松。
也讓他的作品看上去更加的“接地氣”。
因地制宜,擺脫美學風格上的束縛,基于每個項目的具體特征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評估。
他的代表作品成都西村大院就是以混凝土圍合出開放庭院,以及其直白的“市井風”串聯起庭院、街道與市民的互動。
菜市場、麻將桌、晾衣桿,美容屋、麻辣燙、寫字間,全塞進水泥盒子里,用設計讓市井煙火氣與當代建筑美學接軌。
看似大俗,實則大雅,流淌著獨屬于成都的生活即藝術的城市理念。
在這里,你既可以感受到成都特有的悠閑與自在,也可以領略到現代都市的繁華與先進。
西村大院不止是劉家琨的代表作,更是代表成都城市生活美學的重要名片。
作為榮獲普利茲克獎的第二位中國建筑師,劉家琨的獲獎無疑讓整個建筑業都感到與有榮焉。
但同屬于亞洲國家,日本目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人數在全球排名第一,那么,日本建筑師們的設計理念,到底哪些比較先進呢?
日本建筑師比中國優秀?
普利茲克獎設立于1979年,目前共有45位獲獎者,囊括了全球最頂尖的建筑家,而在這之中,日本建筑師獨占九個席位,在數量上傲視群雄。
不得不承認,日本建筑設計師確實有獨到之處和超前的審美功力。
長期以來,中國建筑的現代化設計起步較晚,在國際賽道上稍有遜色,不過我們還是有非常強大的進步空間和成長機會。
那么,日本的建筑師,他們的設計理念究竟先進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日式本土美學與西方先進工藝結合,獨特的美學體系以及先進的技術創新讓日式建筑的設計理念風靡全球。
日本建筑的美學根源深受傳統木構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強調與自然共生。
這種美學觀念在現代設計中表現為極簡、質樸、安靜和恬淡的特質,符合現代社會人們對極簡美學的追求。
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仍保留傳統的日式建筑元素:形成了獨特且成熟的美學體系,滿足了世界對東方美學的好奇與探索。
例如將東方美學建筑帶入了國際社會的視野的安藤忠雄,他推崇含蓄、極簡、留白充滿禪意的美學理念,在西方社會掀起了東方美學熱潮。
他設計的的光之教堂以其極簡主義風格和對光學的獨特應用聞名于世。
對空間的最大化利用讓日式建筑理念備受現代社會的追捧,能夠滿足在發展速度日益加快的現代化社會環境中人們的需求。
代表作:世界上最小最著名的建筑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且地震頻繁,在本地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建筑師們尤為擅長在狹小的空間內創造多功能的生活區域;以最低的成本設計出最安全耐用的建筑。
2014年的普利茲克獎獲得者阪茂使用竹子、紙板、織物等安全環保的材料進行安全高效的房屋構建。
日本神戶大地震,他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搭建了一座紙板教堂;在他參與的08年汶川災后重建工作中,他在汶川建造了第一所臨時小學,至今仍在使用。
扎根于自身美學風格的設計理念和日益精進的技術發展讓建筑在藝術和人文關懷上實現了彼此之間的平衡,遵循了全球化的普世價值觀,最終成為培育普利茲克獎的“搖籃”。
此外,日本建筑師能夠蜚聲國際的重要一點在于其本土雄厚的經濟實力,他們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時候,正是日本戰后經濟騰飛的黃金時代。
畢竟建筑不僅是技術和美學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和經濟的直接反映。只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才能帶來旺盛的社會需求,為建筑師的成長提供機遇和支持。
相比于日本設計理念的成功,國內的設計理念到底局限在了哪些地方?未來又該如何改進呢?
理念大PK,中國設計如何崛起
除了建筑設計外,在時尚行業,日本的設計理念深刻的影響了全球的時尚發展,成為亞洲時尚的領跑者。
對比之下,中國在國際上的藝術發展之路稍顯黯淡,同樣有著深厚的東方美學底蘊,中國的設計理念,究竟局限在了哪里?
拘束于民族文化的審美束縛,審美大多停留在對古典和權威的崇拜上,審美無法推廣至全世界。
不少短視頻的營銷號都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不是沒有奢侈品,而是奢侈起來你買不起。”
形容那些高端、昂貴且具有獨特文化或工藝價值的產品,例如晚清百態中展出的這件龍袍。
極繁的設計和工藝決定了這件珍品很難被復刻和打版,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傳統的中式美學在當下的環境中很難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
傳統中式美學確實具有獨特的復雜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既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其在全球時尚設計行業中傳播的挑戰。
如果不能滿足大眾日常所需,華而不實只能吸引小部分愛好者,無法使中式美學在全球時尚設計行業中獲得更廣泛的接受和認可。
相比較之下,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日本設計師,他們的理念依舊是從傳統的東方美學入手,但同時還兼具著極高的舒適度和實穿性,他們的出發點在于做當下審美的產物。
那么,中式審美設計應該如何提升呢?
當代藝術收藏夾何炬星曾說過“現在的中國式的審美,所有的基礎都停留在古典和權威的崇拜上。要解放中國式審美的束縛,首要清理的是對古典和權威的祟拜。”
在保留其深厚文化底蘊的同時,擺脫對古典和權威的過度依賴,以更開放、創新的姿態迎接現代設計的需求和挑戰。
現代社會文明以人為本,崇尚人的自我本身,執著于權力和身份象征的美學理念無疑是過時的。
社會文明在發展更迭,我們的審美也是,傳統美學追求權力和身份象征,自然也無法在全球引領潮流了。
作者:居小肉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無論你來自哪個城市,哪個行業,我們一定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旅行!
旅行真的可以既要又要誒~要高品質也要高性價比,要好的服務也要正規資質,要同行者契合也要旅游過程符合心意~
那就快來印客美學的旅行專屬社群~
這里為大家嚴選了旅行公司、旅行產品、高性價比的行程,還有超多避坑指南和省心攻略~
直接掃碼進群,等待驚喜吧
- 歡迎關注少禾成長視頻號 -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搭配,或者偶爾倦怠了,那么就戴一條灰珍珠項鏈吧。
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氣質,還通過小眾的灰讓自己低調優雅地走在了時尚的最前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