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3月11日報道,當地時間11日,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吉達薩拉姆宮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并為其舉行了歡迎儀式。
雙方討論了烏克蘭危機的最新進展。穆罕默德強調,沙特支持一切旨在解決危機、致力于實現和平的努力。
澤連斯基對沙特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贊賞和感謝,指出沙特在中東和全球發揮著關鍵作用。
馬不停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當天還會見了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紐約時報》10日報道,魯比奧在飛往沙特阿拉伯吉達參加即將于11日舉行的美烏會談的飛機上對媒體表示,作為結束俄烏沖突任何協議的一部分,烏克蘭必須做出領土讓步。
魯比奧說,俄烏雙方都需要做一些困難的事情來結束這場沖突,或至少以某種方式暫停它,要達成不能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共識。
他稱,俄羅斯無法征服整個烏克蘭,而烏克蘭顯然“很難在任何合理的時間內把俄羅斯趕回2014年邊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同一天報道,魯比奧稱美國希望在沙特會議上聽聽烏克蘭愿意做出哪些讓步。
看到這,廣大網友一定會有疑問,為什么會是沙特?
上海社會科學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祁認為,調解格局正發生變化!
上月在沙特舉行的美俄高官會晤,是美俄就關鍵議題進行的試探性博弈。
不到一個月,美烏也選擇在沙特會談,反映出當前俄烏沖突調解格局的深層變化——沙特或開始逐漸從“中立調解”轉向“大國協調”,正在成為俄美關系緩和的“潤滑劑”。
這是由沙特自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一方面,沙特與俄烏雙方均保持務實關系,既未追隨西方制裁俄羅斯,又持續向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這種相對中立的姿態使它成為沖突雙方眼里可信的調解平臺。
另一方面,作為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國,沙特在平衡俄羅斯能源出口受限引發的市場波動方面具有獨特影響力,這種能源杠桿可能成為推動談判的潛在籌碼。
而對于這次的談判結果,小編大膽預測:協議可簽,和平難求!
盡管美俄烏三方,仍處于激烈博弈階段,但種種跡象表明,一份表面停火協議,終將達成。
特朗普急需兌現“結束戰爭”的承諾,而普京則希望借此,緩解國際制裁壓力。
然而,這種協議注定是脆弱的,理由很簡單,當事方不只美俄烏三國,歐洲安全訴求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即便協議簽署,也僅僅是緩和本輪沖突。
至于烏克蘭國內,是絕不會接受領土割讓,而俄羅斯的“安全緩沖區”訴求,與北約東擴的矛盾仍無解!
更危險的是,美國通過這場談判,進一步削弱了歐洲的戰略自主權,讓全球地緣格局加速向“中美俄三極”傾斜。
未來的東歐,或將陷入更漫長的代理人戰爭泥潭!
因此不難判斷,即便是簽署協議,也只是將戰爭的火藥桶暫時熄滅,更大的戰爭將繼續醞釀,直至爆發新的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