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人都經歷過腰痛,不少人覺得腰痛很平常,不需要過多在意,然而當發生長時間的腰痛時,就應警惕潛在疾病發生的風險了。
腰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針對腰痛的原因,中西醫有不同的看法。
西醫認為腰椎間盤病變、腰肌勞損、泌尿系統感染、生殖器官疾病以及某些內臟疾病均能引起腰痛。
中醫認為,腰痛多與氣滯血瘀、寒濕痹阻、肝腎虧虛等因素有關。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普通腰痛不用太擔心,大部分患者經過適當休息或輔以一些藥物、按摩等就可以緩解,少數患者需要進一步治療。
但出現腰痛最好要及時調理,長期拖著不治越來越嚴重,會出現坐骨神經痛,下肢疼痛、麻木、力弱等一系列病癥。所以腰疼不要輕視,采用中醫的方法調理,可以有效緩解腰疼癥狀,并起到預防腰疼的作用。
中醫怎么治腰痛?
中醫認為,腰痛發病常以腎虛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閃為標。
治療時實證重在祛邪通脈活絡,虛證重在扶正,補肝腎、強腰膝、健脾氣是常用治法。
腰疼有以下這些類型:
1、風寒濕邪型,由于風、寒、濕邪侵襲腰部,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這種類型的腰痛多見于寒冷潮濕的環境中,表現為腰部冷痛、拘攣,疼痛多發生在天氣轉涼或受寒后。
2、肝腎虧虛型,由于肝腎功能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腰部失去了足夠的滋養和支撐所致。這種類型的腰痛多見于中老年人,表現為腰酸、無力,疼痛常伴有腰膝冷感。
3、濕熱蘊結型,由于濕熱邪氣蘊結于腰部,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這種類型的腰痛多見于濕熱氣候或飲食不節的人,表現為腰部脹痛、灼熱,可能伴有尿黃、口苦等濕熱癥狀。
中藥內服
中醫治療腰痛有獨到之處,治腰痛的常見方劑中,杜仲也并不少見。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杜仲壯腰飲:杜仲(鹽炒)15克,狗脊10克,川續斷10克,肉蓯蓉10克,雞血藤10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本方以杜仲為主,增強補肝腎的功效。同時全面布控,讓風濕邪氣無處遁形,對腎虛腰痛、風濕腰痛、腰肌勞損性腰痛都有效。
針灸療法
中醫針灸治療以療效確切、創傷小、方法簡便、副作用少等優勢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針刺選取腎俞、大腸俞、委中、太溪、阿是穴為主穴;配穴以承扶、殷門、秩邊、環跳、風市、承山、昆侖等,能明顯緩解疼痛,從而改善腰部關節活動度。此外,對于寒、濕痹阻型腰痛還可結合艾灸,提高機體免疫防御、從而發揮鎮痛作用。
推拿療法
推拿具有解除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退、解除神經的卡壓、解除疼痛、有利于軟組織恢復、減輕椎間盤壓力等作用。
醫案
王某,女,52歲。
主訴:腰痛1年余,加重1周。患者素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史,現腰痛牽及右下肢,勞作則甚,腳底肌肉時有痙攣,來診時跛行,伴有陣發烘熱汗出,心情煩躁易怒。舌質略紅,舌苔薄白,兩關脈弦滑。
處方:牡丹皮10g,梔子10g,當歸15g,白芍20g,柴胡10g,茯苓20g,白術10g,炙甘草10g,薄荷10g,木瓜10g,川牛膝20g,杜仲20g,續斷20g,三七15g,炒萊菔子1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腰痛好轉大半,陣發烘熱汗出減輕,心情較前暢快,服藥后大便次數增多。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滑。守前方繼服,7劑,煎服法同上。
患者堅持服用此方,諸癥遞減,最終痊愈。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播中醫診治思路,不作為用藥指導。具體用藥請在醫師指導下辨證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