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雙雪濤小說《平原上的摩西》,由周冬雨、劉昊然主演的《平原上的火焰》頂著“2025年豆瓣最值得期待華語電影”的光環(huán)登陸院線,卻在首日僅斬獲786萬票房,三天后單日票房暴跌至130萬,預測總票房僅2100萬,與1億制作成本形成慘烈對比。這部曾被寄予厚望的影片,為何未能點燃觀眾的激情?
爭議焦點:改編之困與敘事之殤
影片試圖融合懸疑犯罪與文藝愛情,但結果卻是類型定位模糊。有觀眾直言:“懸疑線松散如碎玻璃,愛情戲矯情如青春疼痛文學。” 原著中橫跨八年的案件與人物命運糾葛,在電影中被壓縮成氛圍驅動的碎片化敘事,導致邏輯斷層。例如,莊樹(劉昊然飾)與李斐(周冬雨飾)的“公園殉情式”結局,被批缺乏現(xiàn)實合理性,更像“文藝片導演的自我感動”。
加上影片的“破土而出”,歷經四年波折,原定2021年上映卻因演員負面新聞緊急撤檔,最終刪減11分鐘關鍵劇情。這不僅導致敘事連貫性受損,更讓角色動機變得模糊(如男二戲份全刪)。有影迷嘆息:“一部被‘閹割’的電影,注定難以完整表達靈魂。”
不可否認,主演劇本演技實力,但在電影中,除了演技還需要劇情的加持。影片中,周冬雨飾演的李斐被贊“層次豐富”,從麻木到癲狂的爆發(fā)戲極具沖擊力(如“我殺人了!”的嘶吼)。相比之下,劉昊然飾演的刑警莊樹被詬病“心不在焉”,抽煙、皺眉等表演被批“流于表面”。兩人情感戲更被調侃為“少年硬演成年滄桑”。
盡管敘事爭議不斷,影片的視覺風格卻廣受認可。導演張驥與監(jiān)制刁亦男聯(lián)手打造的90年代東北小鎮(zhèn),以冷峻的雪景、破敗的工廠和老式出租車,精準復刻了時代質感。火焰與剪影的意象貫穿全片,暗喻命運的灼燒與反抗的熾烈,被影評人稱為“用鏡頭寫詩”。可惜的是,過于追求氛圍營造,反而讓故事淪為畫面的附庸。
觀眾評價:
平原上的火焰,典型的東北地域電影創(chuàng)傷性敘事…不知道是不是刪減 感覺前后兩段看起來有點割裂 最后為什么女主和男主對峙的時候要給男主bangbang兩槍咧 迷惑
我勸@電影平原上的火焰 片方別裝什么原本是高分佳作,因被刪減后才變成零碎不連貫的。在外國影展播放時也不是沒人看過哈,PPT式黑底白字強行轉場,即便在2000年也可以說是很low了。為什么魔改原著你們心里有數(shù),想吃女??飯也要看配不配吃
周冬雨的演技確實很強,麻木啊癲狂啊很有層次,劉昊然就差了很多,心不在焉的抽煙抽煙抽煙,一張嘴就有點出戲…總之可看吧,別太較真就行。
《平原上的火焰》的失利,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刪減導致的敘事硬傷、文藝與商業(yè)的定位撕裂、主演號召力的下滑,以及延期四年后觀眾新鮮感的流失。但它仍是一部充滿作者表達的電影——即便未能燎原,至少留下了灼燒的痕跡。正如監(jiān)制刁亦男所言:“它講的是信念與等待。”或許,這部影片的命運,恰如片中李斐與莊樹的掙扎:在時代的洪流中,試圖點燃一簇不被現(xiàn)實撲滅的火焰。
觀影提示:放下對懸疑的執(zhí)念,沉浸于畫面與情緒,或許能捕捉到一絲“未燃盡”的余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