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右側脛骨骨折長期缺陣的切特?霍姆格倫(Chet Holmgren),以 2 月 8 日對陣多倫多猛龍隊的比賽為起點,回歸了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并且戴格諾特(Mark Daigneault)教練在那場比賽中毫不猶豫地啟用了同時派上以賽亞?哈爾滕施泰因(Isaiah Hartenstein)和切特?霍姆格倫的雙塔陣容。
仿佛是為了回應戴格諾特的信任,哈爾滕施泰因和霍姆格倫以全明星賽間歇期為起點,逐漸取得了成功的果實。特別是在對陣擁有上賽季 MVP 尼古拉?約基奇(Nikola Jokic)的丹佛掘金隊時,啟用的雙塔陣容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戰術分析
- 第一個場景一名球員和霍姆格倫在三分線外 45 度附近嘗試 “擋拆外切(PnP,Pick and Pop)” 戰術。此時哈爾滕施泰因做出了要球的手勢,除了 “該球員通過擋拆后外切將球傳給三分線外的霍姆格倫” 這個選擇之外,哈爾滕施泰因是為了增加另一種選擇。之后接到該球員傳球的霍姆格倫嘗試向籃筐突破。這時哈爾滕施泰因嘗試 “4 - 5 號位切入(4-5cut)” 的原因有兩點:自己的防守球員約基奇為了協防霍姆格倫而離開了自己,所以如果哈爾滕施泰因跑到罰球線附近,就可以進行策應傳球(flotter pass)。原本防守多爾特(Lu Dort)的底角防守球員拉塞爾?威斯布魯克(Russell Westbrook)也因為注意到霍姆格倫的突破而向籃下方向移動,所以如果哈爾滕施泰因移動到霍姆格倫容易傳球給他的位置,就可以為多爾特創造底角空位三分的機會。為了應對萬一的情況準備 B 計劃和 C 計劃,意味著增加了對方防守需要考慮的選擇,這使得霍姆格倫的突破更加容易。
- 第二個場景從第一個場景來看,霍姆格倫為了給吉爾吉斯 - 亞歷山大做一個位置稍高的掩護(ball screen)而移動。并且觀察球場上其他球員的動作可以發現,除了位于左側底角的多爾特之外,一名球員和哈爾滕施泰因向右側底角移動。當霍姆格倫做掩護時,位于底角的哈爾滕施泰因向該球員做手勢,引導他做出特定動作。哈爾滕施泰因首先想要擺脫對自己的防守球員,為此,該球員的存在是必要的。所以哈爾滕施泰因向該球員發出了 “你要在我做掩護后投三分,所以繞到我后面來” 的信號。從該防守球員的角度來看,哈爾滕施泰因這樣做是為了給該球員創造空位三分機會,因此,該防守球員沒有從哈爾滕施泰因的掩護上方繞過,而是從掩護下方移動試圖干擾該球員。在吉爾吉斯 - 亞歷山大遭到包夾的情況下,霍姆格倫理想的戰術布置是通過外切投三分,即使這個計劃失敗,底角的多爾特處于無人防守的狀態,傳球給他就行。霍姆格倫外切后的三分球位置,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 Jr.)有足夠的位置進行撲防(close out),并且約基奇也通過靈活的移動試圖阻止霍姆格倫傳球給多爾特后的三分出手。不過哈爾滕施泰因知道當吉爾吉斯 - 亞歷山大把球傳給霍姆格倫時,除了該防守球員之外沒有其他人能限制自己。原因有兩點:約基奇會因為注意到多爾特的底角三分而進行撲防。自己只要做出做掩護的動作,該防守球員就會中計,跟著該球員而不是自己。霍姆格倫對這種情況也非常高興。因為在自己設想的兩個計劃都受阻的時候,哈爾滕施泰因的這一判斷直接帶來了一次非常輕松的助攻。并且在約基奇進行撲防的時候,霍姆格倫本能地會感覺到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現在哈爾滕施泰因只需要簡單地將球放進籃筐就行了。
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雙塔陣容中哈爾滕施泰因和霍姆格倫之間的配合以及他們在球場上的戰術執行和應變能力,在與丹佛掘金隊的比賽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現,并且隨著比賽的進行,這種配合和戰術運用可能會更加成熟和有效,為球隊帶來更多的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