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特朗普打響“關稅戰”的那一刻,美國高層一片歡呼聲。
美國財長貝森特:“中國會為關稅買單,不需要擔心美國會通脹。”
美媒:特朗普的回歸,預示著美國要實現“偉大”了!
事實上,不管是特朗普還是現在內閣那幫人,都只是在裝腔作勢罷了。
對付歐洲那些盟友,特朗普當局這種“造勢”的手段或許有效。
然而,就在特朗普高舉“關稅大棒”沒多久,中方就直接強勢回應:“如果美國要戰,不管是關稅戰、貿易戰還是其他類型的戰爭,我們都會奉陪到底!”
短短一番話,顯然讓美國嚇得不輕。
因為他們也從未見過如此強勢回應的中國,更沒見過如此“剛硬”的中國!
以至于美國防長直言:美國必須要重建軍隊,為戰爭做好準備。
然而,美防長的回應,也只是“走夜路說大話”用來壯膽罷了。
但凡美國真的有這個膽量,早就像2016年那樣,把航母戰斗群開到我們家門口了,而不是今天這般只會“打口水戰”。
再看看今天王外長的五連問,更是直戳美國的痛處。
美國應該復盤一下這些年的關稅戰、貿易戰都得到了什么?
貿易逆差是擴大還是縮小了?
制造業的競爭力是上升還是下降了?
通貨膨脹是好轉還是惡化了?
民眾的生活是變化還是糟糕了?
答案也是顯而易見,這五連問可以說是層層遞進,不斷觸碰美國的痛處。
首先,關于美國這幾年的主要戰略,無非是想要通過“貿易戰”,在工業層面遏制我們,阻止我們進行產業升級,遏制我們高科技發展。
這是美國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好手段,也是美國唯一的辦法。
然而,結果卻與美國的設想相反。
2018年以來,中國的GDP從13.89萬億美元飆升到去年的19.2萬億美元。
而中國的制造業增加值更是占據了全球的28%以上。
中國甚至超越日本、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和汽車制造國。
也就是說,美國越是封鎖打壓,中國的發展就越快!
其次,美國頻繁掛在嘴邊的“貿易戰”,無非是希望縮短“貿易逆差”。
但問題是,美國壓根就沒有這個能力!
因為當下美國的工業空心化非常嚴重,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據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15%降到了2023年的11%。
特別是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美國占據全球的產能從當年的37%降到了如今的12%。
再看看美國所謂的“301調查”涉及的340億美元商品中,有一大半以上屬于中間產品,這意味著變相推高了美國制造業的成本。
很簡單一個例子,美國汽車行業就是因為芯片的短缺,導致2023年減產超過320萬輛……
所以啊,今天美國的貿易逆差自然不會減少,只會連年高漲。
再次,美國試圖通過貿易戰,吸引更多的制造業回到美國市場。
但現實卻是,沒有企業敢去美國發展了。
為什么?因為今天美國“收割盟友”的真面目,被全世界看得一清二楚!
以往或許所有人都相信美國的“自由和民主”,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國的遮羞布開始掉落,顯露出來的,卻是一副“強盜的嘴臉”。
再加上美國制造業占據GDP的比重越來越低,美國的制造業空心嚴重,美國工人成本高……
那外企自然不愿意去,就算美國放出多少的補貼,放出多少的紅利政策,都于事無補。
說白了,美國的信用,早已經不值錢了!
反觀中國,韜光養晦這幾十年來,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以至于呈現出今天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完整工業體系,在全球500種主要工業品中占據22種產量首位。
甚至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5G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了集群優勢。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頻繁打出“封鎖遏制”的大棒,都無法遏制我們發展的原因。
因為我們的發展,是完全獨立于整個美西方,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并非基于美西方的扶持,更不是依賴于美西方。
這就是為什么說,美國打出的關稅戰,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今天中國擁有垂直整合的能力,可以讓美國打出的“加征關稅”成本,轉嫁給美國的消費者。
事實上,美國至今還沒看明白,今天的中國可不是美國以往所打敗過的“世界老二”。
毫不夸張的說,今天的中國是美國從未見過的競爭對手。
因為中國擁有14億人口,形成了超大規模的市場,可以持續性釋放消費動能,再基于我們擁有全球最完善的工業體系,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揭露了美國發起的“關稅戰”、“貿易戰”根本贏不了!
再舉個例子,當下的美國年輕人都跑去搞金融,反觀制造業呢,放眼望去清一色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這種大環境下,美國拿出再多的補貼,都無法讓美國制造業重回巔峰。
更別說今天美國要通過“關稅戰”、“貿易戰”來打敗競爭對手了。
它連自己都救不了,又何來的能力打敗競爭對手呢?
所以啊,美國當下最大的問題,并不是中國的發展飛速,而是美國的衰退太快。
中國的發展是基于自身努力,而并非他人相助。
所以中國才能呈現出完備的產業體系,超大市場規模和數字化治理能力,構建起獨特的風險抵御機制。
再反觀美國,受制于產業斷層,人才斷層,債務危機,社會撕裂……
如今還在幻想著通過霸權手段來現狀,來保障單邊制裁的邊際利益,這顯然是癡人說夢。
還是那句話,關于當下的中美博弈,不僅僅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更是兩種發展模式的競爭。
而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中國在保持戰略定力中持續積累制度優勢,為全球經濟治理轉型提供新的范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