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參考報一篇題為《市面有活力 賬面顯韌性 人面見信心》的報道,聚焦大唐不夜城。自成為“頂流”以來,關于這條步行街的積極評價,頻現社交平臺和媒體報端。
但“人紅是非多”,亦不乏爭議聲音。
今天不妨來聊一聊大唐不夜城的“賬本”。
有觀點指出:大唐不夜城的真正價值,在于其作為西安文旅的“流量入口”,重構了文旅經濟的評價體系——不僅是文旅商項目,更是城市戰略的載體,通過讓渡短期利潤,換取城市文旅經濟的長期繁榮。
這是超越財務報表的“城市賬本”。
至于“小賬本”方面,隨著“文旅+”和“+文旅”的持續爆發,以及2025年的一攬子項目計劃,年綜合營收數十億的大唐不夜城(僅大悅城2023年營收17億元),相信還要再上臺階。
那么,爭議的本質或許在于,文旅產業的“賬本”到底該怎么算——是只算“小賬”,還是兼顧“大賬”?
誰在操盤不夜城?
短短數年躋身全國“頂流”,2024年游客量高達7573萬人次,但大唐不夜城背后具體是怎樣的運作分工,還不是特別明晰。
老西安人都知道,2018年改造之前,這條街區只有一些傳統商業和人造景觀,車輛自由通行,人氣比較凋零,IP也是非常匱乏的。
誰來改造?
鎬京筆記獲取的材料顯示,這一任務交給了曲江文化產業集團。
當時的一個基本原則是:
以文化為核心,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西安更好地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對街區整體運營模式的重構,統一持有、統一招商、統一運營、統一管理,一改此前街區商業產權分散、業態不均、品質不高的狀況,以及人造景觀同質化嚴重、IP匱乏等難題,將街區推向全新生命周期。
曲江文商集團(下稱曲江文商)與曲江文旅股份公司(下稱曲江文旅),作為曲江文化產業集團旗下兩大“主力軍”,負責具體操盤:
前者發揮商業重資產建設、運營優勢,全面負責街區的整體提升改造和核心商業的招商運營;后者發揮景區運營管理的“輕騎兵”作用,通過演藝賦能、文化IP打造、高品質服務進行輕資產運營管理。
事實證明,這種“輕重協同”的運營模式,為街區持續繁榮提供了有效保障。
曲江文商通過資產規劃、品牌聯營、租金收入等市場化方式,以“有中拉長”的運作模式解決項目投資資金規模大、投資周期長的問題;曲江文旅重在IP賦能,通過街面小商亭的運營,反哺物業保潔、安保、演出等基本運維費用,實現收支平衡。
相互賦能之下,大唐不夜城的“文旅商”協同模式,為街區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化投資,吸引中糧大悅城、銀泰百貨、威斯汀酒店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長安十二時辰等本土文化IP紛紛落位。
到底賺多少錢?
大唐不夜城有兩個“賬本”。
一是圍繞大量文旅商業態的街區綜合營收,這是“小賬本”;二是發揮“流量入口”功能帶來的區域文旅產業升級與全域旅游經濟增長,這是超越街區財務報表的“大賬本”,甚至可以說是“城市賬本”。
先說“小賬本”。
這個賬難算嗎?從常識出發,不難算。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南北長2100米、東西寬500米,分布著大雁塔北廣場等四大廣場、陜西大劇院等四大文化場館、“開元盛世”等五大文化雕塑,沿街商貿企業與個體商戶1000余家,商業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其中,很多名字耳熟能詳,比如大悅城、曲江銀泰、壹洋堂、海港城,威斯汀、溫德姆,以及長安十二時辰、西安音樂廳、陜西大劇院等。
文化與商貿機構在同一街區大規模搭配,很是創新,到底能帶來怎樣的綜合營收能力?公開渠道來看,應該是沒有披露過。但鎬京筆記注意到,部分入駐街區的企業曾發布業績數據,或可略作參考。
譬如,負責運營管理西安音樂廳的西安愛樂劇團,2023年營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躋身全國為數不多的億元劇院行列;西安大悅城2023年全年客流突破2000萬,實現銷售額超17億元。
僅此兩家營收近20億元,整合街區綜合營收用“數十億”來表述,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這只是小賬。
大唐不夜城的價值,更體現在其對西安文旅產業的全局性拉動:
就業與創業——催生數百家漢服店、攝影工作室等小微經濟主體,形成“文旅+創業”的良性循環。例如,2023年西安漢服產業規模超10億元,間接貢獻稅收數千萬元;
城市品牌溢價——作為西安的“流量入口”,其曝光度助力西安躋身中國熱門旅游城市前三;
產業升級催化——帶動曲江新區從傳統觀光向“文旅商融合”轉型,這種“以點帶面”的協同效應,遠超單一景區的經濟貢獻,同時成為西安從“觀光型城市”向“休閑型城市”轉型的核心引擎。
算大賬的智慧
事物的創新,往往伴隨爭議。
就像圍繞大唐不夜城模式各種聲音不斷,其核心在于,文旅產業的“賬本”到底該如何算?是只看“小賬本”呢,還是兼顧城市發展的“大賬”?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答案會越來越明晰。
無論如何,透過大唐不夜城模式,一些產業深層邏輯已經揭示:
一是長期主義視角。免費開放雖犧牲短期利潤,卻通過區域消費、稅收增長、城市品牌增值實現“隱形收益”;
二是社會效益兼顧。作為公共文化空間,其普惠性增強了市民文化獲得感,塑造了城市友好形象;
三是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推出新IP、新業態,避免陷入“網紅短命”陷阱,保持市場新鮮度。
鎬京筆記獲悉,進入2025年,大唐不夜城將迎來新一輪業態和產品創新。
豐富業態空間方面,改造升級新樂匯、大城志、潮空間等商業空間,吸引國際知名品牌、高端商業入駐街區,形成差異性、多元化的全天候經濟集聚區,積極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非遺文化餐飲、特色文化酒店、時尚潮購消費、夜經濟文娛業態聚集高地,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
升級產品體系方面,持續做強街區數字文旅消費,推出“大唐靈境”數字文旅商圈,開發“IN長安”“NFT”數字文旅產品,加快“御飛司”飛行劇院、長安十二時辰二期等體驗式項目落地開業。
隨著沉浸式體驗、數字文旅等新業態的深化,大唐不夜城的“雙賬本”愈發值得關注。
同時,也將進一步印證本文開篇對該街區的價值判斷,它重構了文旅經濟的評價體系——不僅是文旅商項目,更是城市戰略的載體。通過文化賦能、流量聚合與產業協同,西安以一座“不賺錢”的街區,撬動了全域旅游的“潑天富貴”。
這種模式啟示我們:在文旅融合的時代,“算大賬”的智慧,遠比“算小賬”的功利更具生命力。
(圖片來源:大唐不夜城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