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張機書友會的粉絲,在2025年,我都會免費義診,疑難雜癥,癌癥都來者不拒,并寫成醫案連刊。
今天分享的是一個間質性膀胱炎的調理醫案。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慢性疾病,尿頻尿痛尿少,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特別是晚上頻上廁所導致睡眠缺失,又因長期睡眠障礙導致精神隱疾。西醫對此病不外乎消炎,甚至手術,無法根治。
從醫以來,我有幸遇治這類患者,他們均因為耐藥性,臨床已經無抗菌抗炎藥可用了,只能是百般忍耐。我用中醫藥結合針灸治療間質性膀胱炎不僅能大大緩解患者膀胱區疼痛癥狀,還可改善患者尿路刺激、睡眠障礙、精神心理癥狀,延長患者發作時間,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中醫學并無“間質性膀胱炎”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癥狀特點來看,當屬于中醫學“淋證”、“尿血”、“血證”等范疇。
《素問?六元正氣大論》云“陰陽司天之政,初之氣……小便黃赤,甚則淋。”《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言“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描述了淋證的病名、癥狀。經過歷代醫家的反復臨床實踐,對淋證病因病機的認識由淺入深,不斷完善。
另外,瘀熱乃病機關鍵 《素問·調經論》曰:“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氣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原文106條):“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原文124條:“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
間質性膀胱炎癥狀、病機與傷寒“蓄血”證有諸多相似之處,病機多因熱與血互結于下焦,即“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由此可見,瘀熱乃本病病機之關鍵,貫穿疾病發展始終。肝郁、氣滯、氣虛、痰阻濕蘊、熱結、寒凝均可致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瘀。瘀久化熱,瘀熱互結下焦,遂致“淋證”。“瘀則不通,不通則痛”,臨床多見恥骨上膀胱區、小腹部、尿道、外陰、腰骶等部位疼痛或不適。
除此之外,濕熱內蘊也是其主要病機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指出“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于熱。”《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認為:“熱在下焦者,則溺尿血。”《諸病源候論·淋病諸侯》曰:“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證治準繩·淋濁遺門》中云:“淋病之因……大綱有二曰熱,曰濕。”《醫學心悟·熱淋》中說:“淋者,……大抵有膀胱經濕熱所致。”《醫宗必讀·淋證》言“淋,濕與熱兩端。”綜上可知,淋證發病多因下焦濕熱。素體陽熱,久居濕地,淋雨涉水,或喜嗜肥甘,過度飲酒,損傷脾胃,濕濁內生,日久蘊熱;或水濕停聚,化熱蘊結皆可釀成濕熱。濕熱蘊結下焦,發為本病。濕熱搏結下焦而引發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灼熱等尿路刺激癥狀,膀胱充盈時癥狀加重。
間質性膀胱炎以瘀熱和濕熱內蘊為病機,其病因則是腎虛,是發病基礎。 《素問·宣明五氣論》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侯》言“腎氣虛弱,不能藏水,胞內虛冷,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瀝。”《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曰“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括而言之,腎虛是發病的基礎。平素體質虛弱,或久病及腎;或勞累過度,房事不節,損傷及腎。若腎虛而陰虛火旺,火熱灼傷脈絡,則發為血淋;病久傷正,遇勞即發者,則為勞淋。
總之,該病病機不外乎虛、實兩端。虛指腎虛(陰虛),實指血瘀(氣滯)、濕熱。瘀熱是本病發病關鍵,濕熱是本病重要病機,腎虛是本病發生的基礎。病位在下焦、腎、膀胱,病機總屬本虛標實。
以下我以近期一個醫案來分析中醫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辯證,用方。
2025年2月8日,張機書友會的一位粉絲請我幫忙調理她70歲婆婆間質性膀胱炎,問診情況如下:
1.基本問診信息如下:
2. 病史:
她已經有六七年的病史,之前給她判定間質性膀胱炎,每次都只能消炎,要么住院擴張膀胱,每次效果不顯著。醫生給她看了兩年,最近會建議她做手術切膀胱,或者安裝一個控制神經的系統
每次吃給她消炎藥,然后吃吃沒效果,就說可能是精神反應。每次尿痛,醫生就給消炎藥?安眠藥吃,后面就開奧氮平,帕羅西汀等精神藥物。
兩年一直在看的,托關系找到杭州市醫院的一個泌尿科專家,看到現在看了兩年了,每次都是控制住了,沒幾天又犯,一直帶她到處看,中醫,西醫,都七八年沒斷過
還有過去安徽黃山一個土郎中家里,給了方子配了藥無效果,市中醫院也吃了三個月中藥也無效果,甚至婦科,精神科,都看全了
她原本胃是不好的,一直胃不好,這個間質膀胱炎又得了六七年,然后人瘦七八十斤
她睡眠也很好,上床就打呼嚕,然后半個小時又去廁所,然后又睡的很香,吃胃口也好的,她要是吃不下,再沒有整夜覺睡,估計人早撐不住了
上述為患者第一次看診時候的舌苔舌底照:
舌診:舌紅,舌邊紅,肝膽郁熱,舌底青筋血瘀,膀胱瘀熱且濕熱內蘊,舌胖有齒痕,且舌苔少,脾胃陽虛,中焦虛寒,下焦寒濕。
故此為脾腎陽虛,陰虛火旺,血瘀痰濕糾結而郁熱傷陰,需要通瘀行滯,清虛熱,升陽補氣血,健脾補腎,方如下:
黨參太子參各 9g,黃芪30g,熟地生地各 30g,當歸%g,川芎9g,麥冬5g,蒼術白術12g,白芍 30g,澤瀉茯苓豬苓各男,白蔻仁砂仁各&,陳皮枳實桔梗各%,連翹9,梔子9,地骨皮牡丹皮各9g,柴胡24g,升麻6,綿茵陳15g,夏枯草15g;菊花 6g,白花蛇舌草 10g,墨早蓮女貞子各 %,桑寄生肉蓯蓉枸杞子各 10g,炙甘草 6g,抓3劑,一天一劑,一劑早中晚三服
服5劑后,反應比服藥前癥狀有非常明顯的改善,由原來的白天20多次上廁所,晚上也近16次的上廁所,變為白天減到10多次,晚上減到6次,至少70%的改善效果,如下:
按:
本案治療步驟是要不斷辨證論治,適時調方,開始時要雷霆手段祛邪扶正,中期補氣血,中間不斷調方,待體質穩定后會上個固定方,養病一段時間即可調理好此病。此案為70歲的老婆婆,一個方5劑即可調理出如此效果,而且還沒有上針灸治療方案,更不論年輕且體質尚可的患者了。所以,中醫藥還是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的。
針灸治療在疏經通絡、平衡陰陽、調暢氣機、改善微循環、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優勢明顯。
針灸處方:以疏肝解郁、通絡止痛、健脾益腎為主要治則。
取穴處方:
1. 關元、中極、氣街、氣海、次髎、秩邊、大赫、會陽穴;
2. 合谷、百會、肝俞、腎俞、膀胱俞、陽陵泉、三陰交、太溪、太沖穴。
3. 三陰交、陰陵泉、中髎穴、足三里、太沖、合谷、太溪、關元。
4. 雙側水道、歸來、中膂俞、會陽穴。
治療每日一次,每療程10次。拔罐一日一次,腹部和膀胱經交替操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