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青少年AI實訓基地落成 AI培訓教父單志強:讓下一代成為“造工具的人”
3月10日,由AI教育領域領軍人物單志強創辦的全國首家青少年人工智能培訓實訓基地——“智創未來AI青少年訓練營”在成都正式創辦。該基地以“培養AI時代造物者”為核心目標,整合各大平臺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覆蓋理論、實踐、創新全鏈條的青少年AI教育體系,填補了國內系統性青少年AI實訓平臺的空白。該基地的落成對于推動中國青少年AI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和實踐AI技術的平臺,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科技素養,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儲備人才。
核心亮點:從“用工具”到“造工具”
課程設計:打通學術與產業壁壘
基地課程突破傳統編程培訓框架,引入生成式大模型開發、智能體(Agent)架構設計等前沿內容,學員可深度參與AI工具鏈的搭建與優化。例如,通過復現DeepSeek等開源模型的技術路徑,理解AI底層邏輯,并嘗試開發個性化AI助手。
評價體系:重構能力認證標準
首創“AI協作者能力圖譜”,從技術駕馭力(如低代碼開發)、批判思維力(如模型倫理審查)、人機協同力(如任務拆解與智能體調度)三大維度評估學員能力,取代傳統考分制度。基地將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AI學習中來,激發他們對人工智能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它也將推動學校和社會更加重視AI教育,促進AI教育的普及和發展。
社會價值:破解AI教育兩極分化困局
單志強在儀式上直言:“當前青少年AI教育存在嚴重斷層——頂尖中學引入DeepSeek開發課程,而普通學校仍停留在基礎編程教學。”該基地通過“普惠計劃”向全國開放線上資源庫,并提供獎學金支持欠發達地區學生參與線下集訓。單志強透露,基地二期將建設“青少年AI創投基金”,支持學員創業項目落地。同時聯合小學和中學試點“AI雙師課堂”,通過數字人克隆技術實現名師資源跨地域共享,破解教育資源不均衡難題。在人工智能時代,青少年不僅要學會使用工具,更要學會創造工具。通過AI培訓實訓基地的學習,青少年可以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培養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成為未來社會的創新型人才。
“與其擔憂AI搶走飯碗,不如教會孩子創造飯碗。”單志強的這句話,或許正揭示了這場教育變革的本質——在智能體(Agent)自主性日益增強的時代,人類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永不停歇的造物者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