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一年,中國股市呈現出堪稱“史詩級”的上揚態勢,成功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大家紛紛將關注點聚焦于此,心中不禁產生疑問:此次股市反彈相較于以往,究竟存在哪些差別?后續又能否維持這一良好漲勢,繼續一路高歌猛進呢?
在 9 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高盛指出,中國股市正經歷著堪稱“史上最強開局”的階段。具體數據顯示,從年初至今,MSCI 中國指數已經攀升了 19%,這一漲幅遠超發達市場的 18%以及新興市場的 14%。
不僅如此,自近期的低點算起,MSCI 中國指數這一輪的漲幅已經高達 29%,創造了自 2009 年金融危機之后的第三大反彈幅度,僅低于新冠疫情后的復蘇反彈。
高盛分析認為,諸多因素共同推動了此次市場的上行。一方面,AI 熱潮的興起以及中國科技領域發展態勢的積極轉變;另一方面,全國兩會所確定的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基調。這些因素不僅提升了市場的估值水平,還對盈利預期起到了改善作用,共同為市場上漲提供了動力。
01這次情況有所不同!那么,反彈能否持續下去呢?
中國股市開年以來的強勁表現,引發了眾多投資者的思考與探討。不少人提出疑問:最近這次的反彈,與 9 月下旬那次雖然強勁但持續時間較短的飆升相比,二者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高盛認為,這兩次反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9 月的政策調整方向消除了左尾風險,進而引發了對風險定價的實質性重新評估;而近期的這次反彈,更多是由技術突破與創新所帶動。這種驅動因素對企業的盈利和估值有著實質性的提升,相較于單純依賴流動性和政策預期推動的反彈,或許更具持久性。
報告進一步補充說明,從各項指標綜合來看,目前對沖基金正在以相對更為謹慎的節奏重新構建倉位,而長線基金經理的倉位整體上依舊處于較輕狀態。與此同時,南向投資者正以打破以往紀錄的速度大量購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并且,無論從哪項指標衡量,指數估值都并未出現過度偏離正常范圍的情況。種種跡象表明,倘若政策能夠逐步落地實施,企業利潤也能實現穩步增長,那么股市還有進一步向上攀升的潛力。
02“兩會”明確方向:穩增長是關鍵
備受各界矚目的 2025 年全國“兩會”于 3 月 4 日正式開啟。研報顯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5%左右”的官方 GDP 增長目標,以及創紀錄的 4%的預算內財政赤字占 GDP 比重,與投資者的預期以及經濟學家的主流觀點基本吻合。
高盛表示,盡管部分投資者覺得缺乏超出預期的政策刺激措施,可能會導致市場出現“見光死”的情況,但促增長信號的明確釋放、對系統性風險的低容忍態度、寬松政策承諾的逐步兌現,以及針對股市的具體扶持舉措,對于穩定增長預期、控制政策風險溢價都具有關鍵意義,對股市的回報表現十分有利。
會議所公布的財政支持消費(投入 3000 億元人民幣用于消費品以舊換新)和銀行資本重組(安排 5000 億元人民幣)等政策舉措,相較于市場此前的預期,或許顯得力度稍欠火候。不過高盛指出,政策寬松的響應機制應該是動態變化的,具體要依據外部貿易壓力的嚴峻程度以及其他國內經濟面臨的挑戰來靈活調整。
03 AI 能否助力中國科技股迎來新契機?
高盛指出,DeepSeek - R1 的出現,徹底改寫了中國科技行業的發展格局。連同近期推出的其他中國 AI 模型及相關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投資者對于 AI 增長前景以及經濟效益的樂觀預期。
高盛預測,若 AI 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很可能使中國企業的每股收益(EPS)在未來十年內,每年實現 2.5%的增長,并且會讓中國股市的合理估值提升 15 - 20%。這一趨勢有望吸引超過 2000 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就當前市場的實際情況而言,確實正朝著這一方向發展。自 R1 模型發布以來,MSCI 中國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上漲了 21%和 31%;離岸科技股 2025 年和 2026 年的市場普遍盈利預測,在過去一個月里均上調了 2%;春節過后,海內外投資者在基金倉位布局以及投資組合資金流向方面都有了顯著的積極變化。
報告同時提到,美國和中國科技股之間的估值溢價,已經從年初的 152%收窄至當前的 71%。這意味著,當下中國對于積極向好的 AI 發展前景的定價更為合理,而盈利能力的增強或許將成為推動 AI 科技領域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
海外“長期資金”有望回流,300 億美元的新增需求可期
高盛還提到,本輪中國牛市能夠持續多長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球共同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高達 8000 億美元)對中國股票重新燃起興趣并給予支持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基金在過去的幾次股市反彈中都未曾參與,并且在過去三年里大幅削減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比例。
高盛通過觀察發現,在跟蹤 MSCI ACWI 基準的數據庫中,49%的全球共同基金(管理資產規模達 4000 億美元)目前沒有對中國進行任何投資,而 37%的基金對中國的投資配置明顯不足,平均低配幅度達到 330 個基點。
這也就表明,全球長期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投資配置目前仍處于接近歷史低位的水平,具備進一步增加投資的空間。據高盛估算,全球共同基金對中國股票的投資配置每增加 1 個百分點,就會帶來 80 億美元的凈買入資金;要是配置達到合理的中性水平,或許將帶來 300 億美元的新增投資需求。
04 A股與民企有望實現逆襲
市場行情數據顯示,在本輪由 AI 驅動的股市上漲過程中,MSCI 中國指數和滬深 300 指數之間 3 個月的相對回報差距目前達到了 15 個百分點,A股 的表現明顯落后于 H 股。
報告指出,依據過往經驗,這種較為極端的回報差異情況幾乎總會引發市場向均值回歸的趨勢。高盛的 A - H 市場輪動模型預測,鑒于國內政策對市場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以及 AH 溢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未來三個月內 A 股有望在表現上超越 H 股。
此外,報告還引用民營企業(POE)監管代理指標表明,當前針對民營企業的監管環境處于自 2017 年以來最為寬松的狀態。這樣的環境有利于民營上市公司重新找回相對于國企的競爭優勢,在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