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工作以來,大家有沒有覺得時間好像被格式化了,為了能在繁忙之余找點樂子,白天努力搬磚,晚上努力傷肝,肝不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合格的熬夜選手。但年輕的肝臟能經得住一時的磋磨,老化的肝臟卻狠狠表示:真“肝不動”了……
那么,除了老生常談的熬夜,肝臟變老的誘因還有什么呢?或許最近這篇刊登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能為大家解解惑。派派吃驚直呼:老朋友銅元素竟與肝臟老化關系匪淺[1]!經常糾結要不要補點銅?看完這篇也許你就悟了!
銅是一種廣泛分布在人體各組織和器官中的微量元素,成人體內銅含量約為1.5-2.0 mg/kg,以肝臟和大腦中濃度最高。正常水平的銅對機體具有多種健康益處,如促進造血功能、維護神經系統(tǒng)和促進毛發(fā)健康等。然而,一旦銅水平失衡(過量或缺乏)則可能對機體健康有害。
在體內,銅大部分時間與銅藍蛋白(血漿中銅的主要結合蛋白)或其他酶結合,被運輸到需要的細胞中或作為酶的輔助因子,調節(jié)酶的活性,這些結合態(tài)的銅通常沒有活性。但不是所有的銅都會被抓過去“鎖定”,在細胞內,還有一些能自由移動和參與化學反應的銅,它們就是——活性銅
圖注:細胞內銅由兩個不同的池組成:緊密結合的蛋白質池和不穩(wěn)定的生物可利用銅池[2]
活性銅常以一價銅離子Cu(I)或二價銅離子Cu(II)的形式存在于細胞內,它們與多種生物分子(如蛋白質、酶、DNA等)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細胞的生理功能。然而,當細胞內活性銅水平失衡時,它們便可能從維持細胞功能的“助手”轉變?yōu)橐l(fā)氧化應激的“隱患”,進而加速細胞衰老。
以最容易產生活性氧(ROS)的Cu(I)來講,一方面,Cu(I)會通過芬頓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等活性氧,這些自由基會攻擊細胞的膜結構、蛋白質和DNA,導致細胞損傷。
圖注:這里的芬頓反應指在酸性條件下,Cu(I)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生成了羥基自由基(·OH)
另一方面,細胞原本委以重任的“抗氧化衛(wèi)士”——谷胱甘肽(GSH),肩負著結合Cu(I)的使命,以限制其活性并防止過量積累。但細胞內的GSH畢竟有限,與過量的Cu(I)反應使GSH嚴重損耗,細胞的抗氧化防線逐漸崩潰,進一步加劇了氧化應激和細胞衰老。
除了GSH,細胞也利用銅轉運蛋白、金屬硫蛋白(能結合和釋放銅,緩沖活性銅的水平)等機制來嚴格調控銅的水平。但天有不測風云,誘使Cu(I)“失控”的角色可太多了,年齡,就是其一。
為了搞清楚年齡對活性銅的影響,研究者打算以含銅濃度高的肝臟作為研究對象,重點觀察Cu(I)在肝臟衰老過程中的表現(xiàn)。但是要精準追蹤Cu(I),還缺一個趁手武器。
為此,研究人員專門開發(fā)了一個銅活性探針(LCP-PA)。該探針可利用光聲成像技術(將光信號轉變?yōu)槌曅盘?,提供比熒光成像更清晰的三維圖像),特異性地檢測體內環(huán)境中Cu(I)的活性變化,特別適合用來研究Cu(I)與氧化應激和衰老相關的過程
圖注:用于檢測銅離子活性的銅活性探針LCP-PA結構
在LCP-PA探針的幫助下,很快就出現(xiàn)了令人振奮的結果:
No.1
年齡增長,肝臟中的活性銅更“strong”了
研究人員把實驗小鼠分為了四個年齡組:年輕組(約7周齡)、成年組(約13周齡)、中年組(約42周齡)和老年組(約82周齡),并使用 LCP-PA 探針進行了光聲成像。
圖注:實驗小鼠各年齡組分布及對應的人類年齡
結果顯示,LCP-PA的激活程度(反映Cu(I)的濃度和活性,以及氧化應激水平)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年輕組激活程度最低,老年組激活程度最高。具體來講,與對照年輕組小鼠肝臟中LCP-PA探針激活后的信號強度相比,實驗中各年齡組的激活程度分別為1.06倍、1.14倍、1.29倍和1.50倍。
圖注:LCP-PA在各年齡組小鼠肝臟中的激活程度
不得不說,肝臟衰老防不勝防,一不小心,Cu(I)就要蠢蠢欲動了。。。
No.2
谷胱甘肽:年齡克我!
如前所述,谷胱甘肽(GSH)能與Cu(I)結合,防止其引發(fā)氧化應激。為了驗證此說法,研究人員利用熒光探針LCP-Green-4(用于體外細胞內銅離子成像,與Cu(I)結合時熒光增強)對人類肝ai細胞系HepG2進行了觀察:
結果顯示,用谷胱甘肽乙酯(能增加細胞內GSH水平)處理的細胞熒光強度比未處理的細胞降低了40%,這是由于更多的GSH結合了細胞內的Cu(I),導致探針檢測到的活性Cu(I)減少所致。相比之下,NEM(一種廣譜硫醇清除劑,能降低GSH水平)處理的細胞熒光強度增加了10%,表明Cu(I)的濃度提高了。
圖注:肝細胞中Cu(I)與谷胱甘肽之間的潛在關系
前面發(fā)現(xiàn)衰老會讓肝臟中Cu(I)活性變強,而現(xiàn)在來看GSH與Cu(I)顯然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那隨年齡增長,GSH豈不是危矣?
確實如此!研究人員用LCP-PA 和 PACDx(表征細胞內GSH活性)兩種探針對四個年齡組的小鼠進行體內光聲成像后發(fā)現(xiàn),PACDx的激活程度與銅活性呈負相關,即在年輕組中最高,在老年組中最低,表明GSH活性隨著衰老降低了
圖注:肝細胞中GSH活性隨著衰老而降低
好家伙!年齡一上來,先是助長氧化應激“幫兇”Cu(I)的氣焰,現(xiàn)在又讓細胞抗氧化“能臣”谷胱甘肽熄火,事情好像都走向了不利的方向。
No.3
ALDH1A1酶:跟著玩完!
還沒完!隨著肝細胞內Cu(I)活性的增加,谷胱甘肽(GSH)活性的降低,肝細胞內氧化應激情況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惡化:
研究者發(fā)現(xiàn),GSH活性的降低會使HepG2細胞內的ROS的“產量”明顯增加
圖注:GSH活性降低會使肝細胞內ROS的水平顯著提高(BSO試劑用來降低GSH的活性;DCFH-DA,用來指示ROS產生的程度)
不僅如此,作為細胞保護酶和肝干細胞通用標記物的醛脫氫酶1A1(ALDH1A1)也受到了波及
研究發(fā)現(xiàn),向HepG2細胞補充CuCl?(用于增加細胞內活性銅離子)后,ALDH1A1酶活性顯著降低(由其專屬探針熒光強度指示,強度越低酶活性越低),進一步表明Cu(I)的增加可能消耗了GSH,導致ALDH1A1活性出現(xiàn)下降
圖注:活性銅會消耗GSH,進而引起ALDH1A1活性降低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老年小鼠肝臟樣本(包含多種不同類型的肝細胞)中ALDH1A1的水平比年輕小鼠樣本低79%,同樣說明年齡增長造成ALDH1A1活性下降以及肝干細胞特性可能丟失的情況。
圖注:質譜分析顯示,老年小鼠肝臟樣本中ALDH1A1的水平比年輕小鼠低79%
ALDH1A1酶在多種細胞類型中表達,參與解毒反應,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和化學損傷。然而,當Cu(I)活性增加使其功能受到抑制時,肝細胞損傷會加劇,肝臟解毒能力被削弱,后果就是肝臟加速老化。
所以,銅穩(wěn)態(tài)失調可能是肝臟衰老的一個重要原因。那有沒有辦法對付這些超量的“銅”,還肝臟一個“清凈”呢?
威爾遜?。ㄒ环N銅代謝障礙jb)的啟發(fā),研究者迅速聯(lián)想到使用銅螯合劑。這類化合物能夠特異性結合銅離子并形成穩(wěn)定的復合物,從而促進體內過量銅的排出。本研究中選用的ATN-224,因其高親和力、良好安全性和臨床應用潛力而脫穎而出。
圖注:銅在角膜后彈力層沉積,形成特征性的角膜K-F環(huán),是威爾遜病的典型體征之一
研究發(fā)現(xiàn),在60天內,中年小鼠每日經口服灌胃接受ATN-224治療,其肝臟Cu(I)水平第40天便恢復至與年輕小鼠相當,而對照組小鼠的Cu(I)水平在整個研究期間持續(xù)上升。
圖注:ATN-224治療降低了活性銅水平
此外,在60天的ATN-224治療中,中年小鼠體內ALDH1A1水平比對照組也有提高。在更接近臨床的治療方案(140天,初期每日給藥,后續(xù)每三天一次)下,治療組小鼠ALDH1A1水平提升35%,且肝臟氧化應激顯著降低。
圖注:ATN-224治療使ALDH1A1水平提升,蛋白表達顯著增加
由此看來,銅螯合治療不僅能幫助我們調節(jié)銅的穩(wěn)態(tài),還能增加“有益酶”ALDH1A1的水平,從而減少額外Cu(I)引起的氧化應激損傷,避免肝臟提前衰老
據派派查探,ATN-224目前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在等待它真正落地的同時,這里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其他改善策略:
高銅風險人群,注意減少體內銅
除了年齡增長可能導致體內活性銅的增加外,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可能導致某些人群出現(xiàn)銅水平過量的情況。一旦獲悉自己有高銅風險了,我們可以這么做:
鋅劑治療。鋅可以抑制銅的吸收。在銅代謝紊亂的治療中,鋅劑常被用作輔助治療手段,幫助減少體內銅的積累。
圖注:鋅可以抑制銅的吸收(左);牡蠣香是真的,高含銅量也是真的(右)
此外,避免高銅食物(如牡蠣、貝類、堅果、巧克力、肝臟等)、使用不含銅的烹飪器具或避免飲用含銅的水(如銅制管道中的水),這些小行動也能幫助我們潛移默化地減輕肝臟中銅的積累。
日常加強,細胞抗氧化能力
許多抗氧化補劑能增強細胞的抗氧化能力,如輔酶Q10、α-硫辛酸、谷胱甘肽前體(如N-乙酰半胱氨酸,NAC)等,這些補劑已被證明能減輕氧化應激水平。對特定jb患者,健康人,以及那些希望通過補充抗氧化劑來預防氧化應激相關jb或延緩衰老的人群尤為適宜。
圖注:Q10也可能包含在我們的飲食中
當然,還可以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硒等抗氧化劑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堅果和綠葉蔬菜等。這些抗氧化劑食物也可以幫助中和活性氧,減輕機體氧化應激水平。
根據需要,進行銅水平檢測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銅的過量或不足都可能引起健康麻煩。補充銅還是控制攝入,關鍵在于身體的實際需求。
圖注:定期檢測,健不健康早預防
定期檢測能有效監(jiān)測血清和肝臟中的銅水平、銅藍蛋白水平,以及氧化應激標志物(如丙二醛、8-羥基脫氧鳥苷等)水平,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銅穩(wěn)態(tài)失調的跡象。
因人體具有較為完善的銅代謝調節(jié)機制,健康個體銅過量或不足的情況其實很少發(fā)生。但對有銅代謝jb家族史、老年人或已出現(xiàn)相關癥狀的人群來說,這些檢測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肝臟衰老,會導致全身器官都跟著擺爛,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肝衰而全身哀。本研究從銅元素的角度,倒是給了我們一個改善肝臟健康,延緩衰老的新思路——調節(jié)銅穩(wěn)態(tài)
如果把肝臟健康事業(yè)比作一座大山,調節(jié)銅穩(wěn)態(tài)的策略無疑是新開辟的光明小徑,到達山頂的路雖然艱辛,但每一步都充滿了希望。說不定這條小徑能引領我們突破傳統(tǒng)治療的局限,為肝臟健康開辟新的天地!
—— TIMEPIE ——
號外!時光派第六屆衰老干預論壇火熱籌備中!集結哈佛、劍橋、北大、巴克研究所等40+學者與行業(yè)領袖,于9月20日-21日空降上海,衰老干預特別課程:洞悉長壽行業(yè),搭建合作平臺丨生物極客閉門會議:聚焦抗衰實踐可復制性丨抗衰科技博覽會:五大方案,產學深度交融。千人”長壽盛會“,期待有你同行。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