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硅谷鋼鐵俠”到“白宮裁員官”,馬斯克的跨界野心,終究敗給了現實。
這場鬧劇,不僅揭示了美國官僚體系的頑固,也印證了商政間的無形高墻。
馬斯克,白宮“折戟”
最近,埃隆·馬斯克的心情,可能比特斯拉的股價,還要跌宕起伏。
據《紐約時報》等美媒爆料,這位科技狂人在內閣會議上,頻頻碰壁,甚至與國務卿魯比奧爆發激烈爭執。
馬斯克質疑魯比奧的工作能力,指責其不作為,導致大量公務員吃空餉,浪費納稅人的錢。
而魯比奧則反擊,稱裁員并非易事,涉及諸多復雜利益,不能草率行事。
還表示,自己通過“買斷計劃”已讓1500名公務員主動辭職,比馬斯克的暴力裁員更為穩妥。
兩人互不相讓,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而川普的表態,十分微妙。
他在會議中強調馬斯克只是顧問,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最終的裁員決策權,在魯比奧及其他各部長官手中。
眼見老大發話,于是各部長隨后紛紛跟進,指責馬斯克越俎代庖,利用個人影響力散播不實信息,給各部門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一時間,馬斯克成為了眾矢之的,只能乖乖檢討,承認錯誤。
這也意味著,原本高調推進的“政府瘦身計劃”,在多方阻力下被迫踩下剎車。
從白宮府邸開完會出來的馬國師,滿臉寫著兔死狗烹的木然。
更戲劇性的是,特朗普親自表態,稱裁員應如“手術刀”般精準,而非“斧頭”式砍殺。
美聯社2月16日報道稱,白宮暫停解雇數百名負責國家核武器項目的聯邦雇員。
很明顯,馬斯克的裁員計劃在關鍵時刻被潑了一盆冷水。
這一決定,被視為對馬斯克激進裁員策略的“打臉”,也暴露了他與華盛頓老牌政客間的權力博弈,以失敗告終。
世界首富馬斯克,終究也沒能撬動美國公務員體系的鐵板。
馬斯克的“裁員風暴”為何崩盤?
回顧這場風波,馬斯克的“改革”手段,可謂爭議不斷。
他頻繁在社交媒體上曝光美國公務員的腐敗案例,雖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但也因此言多必失。
例如,他關于聯邦政府退休組織辦公地點的言論,被反對者大做文章,重創了他的信譽。
馬斯克還曾要求,數百萬聯邦雇員提交周報,比如“上周完成的五個工作要點”,還威脅那些不提交的雇員,可能會面臨解雇。
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FBI、國防部等核心部門直接要求員工 “無視指令”。
各個部門紛紛采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的方式抵抗裁員。
這種集體行動,使得馬斯克的裁員指令如同廢紙一般,根本無法有效執行。
更致命的是,裁員計劃意外暴露了美國對華特工的身份信息,被指“幫了中國大忙”。
盡管特朗普一度力挺馬斯克,稱其“發現了數千億美元的虛假合同”,但面對各方壓力,他的態度逐漸變得曖昧。
他默許聯邦人事管理局的反制聲明,這無疑是對馬斯克的一種背叛。
加上公務員體系、工會和法院的聯合反撲,讓這場改革舉步維艱。
截至3月10日,僅國防部就有4000人收到解雇通知,但31,000份辭職申請中僅11,000人被批準。
在多方勢力的反對下,馬斯克的裁員計劃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手術刀裁員” 也成了一場空。
這場“裁員”,更像是一場虎頭蛇尾的鬧劇!
馬斯克的東方神話褪色
當白宮之路高歌猛進時,馬斯克也在積極“表忠心”。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整套生產線,去年3月已被悄悄運回美國,并宣布在美國搞自動駕駛新項目。
諷刺的是,這位世界首富的崛起,離不開中國當年的傾力扶持。
從上海超級工廠的“綠燈”政策,到數百億貸款支持,中國幾乎一手將他從全球資本做空的危機中托起。
而如今,當神秘的東方大國不再青睞,特斯拉2月在華銷量同比暴跌49.2%,股價更是自川普上任以來蒸發超30%。
“中國紅利”的消退,或許比白宮的權力游戲,更讓馬斯克心驚。
或許,馬斯克該回歸“造車”了
這場白宮冒險的教訓顯而易見:企業家再強,也難敵華盛頓的盤根錯節。
川普雖高呼“縮小政府規模”,卻也在關鍵時刻收緊馬斯克的權限,將最終決策權交還內閣部長。
而對馬斯克而言,從白宮改革中抽身并非壞事——
特斯拉股價已因他的“大嘴巴”連跌七周,市值縮水至8443億美元。
與其在白宮沼澤中越陷越深,不如專注拯救特斯拉:
自動駕駛技術瓶頸、全球供應鏈危機、消費者信任滑坡……
哪一個不比白宮的裁員名單更緊迫?
正如網友調侃:馬斯克應該少發點‘周報警告’,多想想怎么讓特斯拉別再‘剎車失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