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苗逢雨,萬物萌新,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約而至。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召開的兩會,承載著全國人民的熱切期待。
大人開會,小孩也關心。即日起,中國少年報·未來網以“兩會新聲 童向未來”為主題打造兩會“成長課堂”。在報刊網端用AI互動、虛擬主播、視頻新聞、沙畫漫畫等創新形式推出全媒體報道,既以童言童語講好“大國藍圖”,也以專業視角解讀“新政新聲”,既重點關注政府工作報告里的宏偉敘事,也把目光投向家庭餐桌邊親子共學的溫暖日常。在治國理政的運籌帷幄、建言獻策中,在護航成長的關注回應、你問我答里,一起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溫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為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培根筑基!
中國少年報·未來網3月11日電(記者 王軍偉)《黑神話?悟空》和《哪吒2》等作品在國內外的火爆出圈,是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國際傳播的典型。這些作品的成功,不僅在國內取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還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他們的成功,有力印證了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蘊含無限吸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中華民族要繼續前進,就必須要根據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特別是包含其中的傳統美德。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文化理念、文化思想產生了強烈共識,正成為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力量。
在2025年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共青團中央提交了《關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涵養塑造青少年價值觀》的提案。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提案中提出了一系列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涵養塑造青少年價值觀的建議。
拉近傳統文化與青少年距離
目前,一些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文本的呈現方式過于“傳統”,與新時代青少年的思想和語言特點存在一定距離。為此,共青團中央提案建議:
加強青少年閱讀工作:進一步加大對青少年閱讀工作的統籌指導力度,支持各方力量開展各類閱讀促進活動,引導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閱讀中深刻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解讀轉化經典文本:鼓勵學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文本進行解讀轉化,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青言青語”“童言童語”進行宣傳闡釋,提供更多優秀作品。
支持相關題材創作: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題材文學影視、音樂游戲、公益廣告等的支持和展播力度,為青少年獲取吸收文化養分營造潛移默化的外部環境。
以《黑神話:悟空》和《哪吒之魔童鬧海》為例,這些作品的創作團隊以青年為主,他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讓中國神話中的經典形象孫悟空、哪吒火爆出圈、風靡全球。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黑神話:悟空》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2800萬份;截至2025年3月5日,《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已突破145.5億元。
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李巖,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保持生命力方面的內容發表了觀點。李巖委員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游戲、影視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充分反映出通過技術手段煥活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
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體系融合
學校教育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共青團中央提案建議:
融入教材與課堂:立足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繼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各學段教育的教材與課堂,根據青少年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循循善誘,春風化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涵養教師隊伍:重視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既熟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兼備青少年教育技能的師資人才。
創新課堂教學場景:加強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數字技術的轉化應用,積極創新更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教學場景。
山東省曲阜市實驗小學多年來對校本教材與課堂的探索和實踐,正是這一建議的生動實踐。該校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自發編印《古詩文經典誦讀教材》,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將校本教材按照難易程度和學生接受程度編排,1至6年級各一冊,并通過“讀、誦、悟、演、行”5個步驟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體驗傳統文化經典。
發揮文旅融合的涵育作用
文旅融合為青少年體悟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建了廣闊平臺。共青團中央提案建議:
建好用好教育基地:進一步建好用好各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度挖掘、生動呈現各類名勝古跡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
強化公共文化資源作用:強化博物館、文化遺址、古建筑、傳統手工藝作坊等公共文化資源的作用發揮,探索用好各地文明實踐中心。
引導參與文化活動:依托“第二課堂”“青年大學習”“紅領巾愛學習”等載體,以及“三下鄉”“青年實干家計劃”等項目,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各類場館參觀、非遺體驗、文化研學等活動。
北京中軸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3年8月,在天壇公園神樂署,北京市東城區志愿服務聯合會“志愿中軸”志愿服務項目的7名少先隊員代表向來自社會各界的100余名青年志愿者,講解永定門、天壇、天安門、故宮、鼓樓等處的歷史文化,現場還展示了景泰藍、榫卯、花燈、中國結等非遺文創產品,多角度展示中軸線的厚重歷史積淀。
營造社會化育人場景
傳統節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共青團中央提案建議:
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協同開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化育人系列活動,重點圍繞春節、元宵、上巳、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傳統節日節氣,廣泛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系列主題文化活動。
實現傳統與現代統一:在活動中實現傳統和現代相統一、青春精神和主流價值相融合、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相輝映,推動實現由器物而上升至價值,由儀式而浸潤至日常,由傳統而活化至當下,由審美展示深化至文化自信。
山東省曲阜夫子學校每年10月面向小學部一年級學生開展的“入泮禮”儀式,以及“志愿中軸”志愿服務項目組織青少年開展的“匠心傳承胡同情”主題實踐活動,都是依托傳統節日和文化儀式培養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認同的具體實踐。
新時代青少年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薪火的重任。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涵養塑造青少年價值觀,激勵廣大青年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挺膺擔當,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