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和中東局勢的雙重夾擊下,世界已經開始出現動蕩。
盡管中國及周邊并沒有爆發沖突,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周邊的環境并沒有特別穩定。
尤其是臺海、南海等地,更是埋藏了多年的隱患。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的警惕,此前,俄羅斯媒體曾報道,一旦出現戰爭,多國聯盟可能會對華圍攻。
然而,對于我們來說,最危險的并非是戰爭本身。
一旦爆發沖突,我們可能會被圍攻?
2023年6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布一篇報道,直接揭露了中國“居安思危”的核心思想。
因為里面引用的不是俄羅斯機構對中國局勢的預測,而是中國科學家自己模擬解放軍海軍戰爭的場景。
在中國科學家的模擬盤中,戰爭強度和難度被分為了五個等級,最簡單的沖突中,解放軍面對兩個獨立的對手,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解放軍能夠輕松應對挑戰。
然而,事實可能并非這么簡單,在解放軍的對立面,很有可能會出現外界的情報支援;再往上,多維信息作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作戰對抗強度分級表
最復雜也是最難的沖突,是沖突從局部向全面演變,屆時,解放軍要面對的將是整個“藍盟”。
“藍盟”是什么?在給出的信息里,并沒有藍盟具體的信息,然而,從藍盟艦隊中出現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我們可以瞬間了然,畢竟這伯克級驅逐艦,只有美國才擁有。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那么根據中國周邊局勢,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這些目標。
目前在我國周邊出現的威脅主要集中在臺海、南海,小的摩擦不斷,但局勢卻不容樂觀,如果擦槍走火,那解放軍要面臨的就是第一檔最簡單的沖突。
然而,在臺海、南海問題的背后,隱藏著的卻是來自美國的威脅。
所以一旦出現沖突,不難想象美國會趁機給予支持的情況。美國一旦提供情報信息,那將會給解放軍作戰增加一定的難度。
在最壞的預演中,這種局部沖突很可能會因為戰略利益,從而演變爆發成為全面戰爭。也就是說,美國很可能會直接下場,并且連帶著它的諸多盟友一起,對解放軍造成極大的威脅。
如果交戰地點確實集中在臺海、南海的話,那“臺灣當局”和菲律賓將會直面解放軍,而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很有可能也加入戰局。
除此之外,印度也是一大不穩定因素,因為他們一直在覬覦中國藏南地區,所以有機會的話,印度不會放過的。
而跟美國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歐洲,雖然加入戰局有些困難,但也會跟著美國腳步走,給中國造成極大的困擾。
所以中國科學家所模擬的“藍盟”定義就比較清晰了,就是以美國為首建立起來的“盟軍”。他們一旦下場,那除了解放軍之外,我國還要調動所有資源爭取勝利。
基于中國科學家的模擬推斷,俄羅斯媒體直接點出,一旦戰爭爆發,那中國就必須要做好被圍攻的準備。
然而,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戰爭爆發并不是最危險的,俄烏沖突中俄羅斯的困境,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難題。
對于我們來說,無論外部局勢如何,我們必然會拼盡全力贏得戰爭,贏下屬于自己的尊嚴。
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軍事實力已經達到世界前列,加上國內的工業基礎加成,面對有可能出現的“藍盟”,雖然棘手, 但也有著一戰之力。
直到三年的俄烏沖突,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更可怕的可能性,那就是俄羅斯正在經歷的全面制裁。
潛在威脅如何應對
經濟上,俄羅斯的海外資產被美國和歐洲凍結,導致俄羅斯的大量財產出現危機;同時,原本在俄羅斯市場深耕多年的美歐企業,也被勒令退出俄羅斯市場。
金融上,俄羅斯被踢出SWIFT(國際資金清算系統),導致俄羅斯基本沒辦法參與國際經濟,這無疑給俄羅斯造成了重大打擊。
能源方面,俄羅斯原本的出口貿易被停止,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被掐斷,讓他們不得不在世界范圍內重新尋找買家,大幅降低自家能源的價格以開發市場。
在俄羅斯身上,我們看到了未來有可能出現的事情,也就是遭受全面經濟制裁。
經濟上,盡管中國已經和多個國家形成穩定的利益鏈,但在美國的壓迫下,該利益鏈極有可能被硬生生扯斷,從而達到制裁我們的目的。
即使我國在諸多領域已經可以實現自給,可全球經濟的交互融合仍然會給我們的經濟造成重創。
之前曾有研究顯示,中美如果出現沖突,那我國的經濟增速將下滑2%左右,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一直在保持著克制,并積極尋求其他破局之法。
比如說我們一直在提高自主創新和高科技能力,讓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上游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再比如說我們正在進行的“一帶一路”,將全球經濟連接起來,讓每個國家都成為關鍵參與者,從而形成利益共同體,加強了中國的經濟韌性。
金融上,目前各國都在使用SWIFT,但俄羅斯的遭遇卻讓世界都看清了美國的本質,SWIFT甚至也成為了美國使用的“利劍”,這使得SWIFT的權威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金磚國家欲推出新的跨境支付體系,一旦發展成功,那無疑是給我們的金融交易上了一道強力的“保險”。
金磚峰會籌備
對于我們來說,比較致命的就是能源了。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進口國,石油、天然氣等長期依賴于進口,一旦被遏制住了能源要道,那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但好在,自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之后,我國對于危機的意識就直線上升,在應對能源危機這一塊,我們一邊在內部發現尋找,一邊拓寬進口渠道。
除了馬六甲海峽的能源要道之外,我們還通過巴基斯坦建立了能源運輸新道路,另外,我們還與俄羅斯達成了長期的能源合作,這些都增強了我國對危機的應對能力。
在動蕩的世界局勢面前,我們不得不考慮任何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并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對各項危機。
對于我國來說,只有不斷提升綜合實力,發展自身的經濟,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方能在暗潮涌動中穩步前行,不受任何威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國科學家模擬解放軍海軍針對假想“聯盟”的全面戰爭場景
央視新聞:全球媒體聚焦丨面對外部挑戰 中國經濟的底氣在這兒!
觀察者網:繞開“金融核彈”SWIFT打造新支付體系,金磚方案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