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立即收聽
“ 當銀發經濟遭遇算法圍獵,這場看似荒誕的代際消費沖突,實則是數字時代的一場認知不對稱商戰。 ”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300元的貂皮大衣、600元的“萬元手機”、幾萬元一單的高回報“投資幣”……
正月剛過,不少回家過年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的“網癮老人”話題下認領起了“同款爸媽”:有的沉迷“賺金幣”,上網8小時就為了賺2元錢;有的茶飯不思,刷短視頻、看短劇、聽小說至深夜;還有的沉迷于網購無法自拔,對許多“一眼假”的商品深信不疑。
在公園里看手機的老年人
許多年輕人發出感慨,原本穩重通透的父母,在電子信息的轟炸下,處事風格一下子就變得“幼稚”了:
“價格和功效不對等,多半是騙人的。和他說過許多次,但他還是忍不住下單。”
“原本全家公認最理性的媽媽,現在竟然被騙得團團轉。她對主播無條件信任,主播說啥就信啥。”
日前,中國青年報的一份千人調查問卷顯示,69.7%的受訪者與家中長輩在網購上發生過分歧。其中超4成人直言,相比于家人,老人在產品功能和質量好壞的評判上更信任主播。
另一邊,社媒上“直播養生局套路老年人”“老人為主播打賞無法追回”“劇情直播間圍獵老年人”等事件屢見不鮮。其中不乏一些案例,等子女們發現時,老人已經花光積蓄,甚至背負了高額債務。
當銀發經濟遭遇算法圍獵,這場看似荒誕的代際消費沖突,實則是數字時代的一場認知不對稱商戰。這背后,交織著哪些原因,又體現了怎樣的趨勢?
如何“套路”老年人
據多方媒體調查梳理,商家們套路老人的手法,完整且繁多,可謂步步為營、招招精準。
比如一些商家會在公園、菜市場拉老人到門店“聽課領雞蛋”,講解養生內容。老人聽不聽無所謂,坐滿時間后就能拿到雞蛋。斷斷續續半個月后,工作人員會把老人們拉進微信群,讓他們觀看指定的直播——打卡就能領優惠券,還有紅包搶,金額從幾毛到幾元不等,同時還能獲得全場通用的打折優惠券。
針對老年人的直播活動
圖源:網絡
然而,送東西是假,賣東西是真。等到免費禮物和低價商品培養出信任和消費習慣后,商家就會在線上開始賣高價產品——群里的主播會先推薦肥皂、面巾紙等小商品,用“老爹”“老媽”等話術哄著老人,再用摻入高價商品混賣的方式,來誘導購買。
在直播間里,部分商家會虛構“古董專家”等專業身份,展示翡翠原石、字畫等虛假高價商品,以“一夜暴富、價值連城”等話術進行推銷,同時雇傭水軍制造搶購假象。實際發貨的卻是廉價次品,并以“定制產品不退換”為由拒絕售后。
“假古董”售賣直播間
圖源:央視新聞
有的主播還會以“回收”的名義降低老人的防備心:“放幾年,現在是兩千塊錢拍的,到時候會升值到幾百萬,等我們來回收,會讓你一夜發財。”
還有的直播間,用“PK大戲”來帶動氛圍:連麥雙方看似站在對立的陣營,輸的一方,主播團隊會隨意賤賣其商品,以此為粉絲們“出氣”。號稱上萬元的手鐲,經主播降價后,只需要200元——然而,這類幾分鐘能賣幾千件的“爆款”,實際上只是價值幾十元的普通東陵玉。
在一些養生直播間,主播還會身著白大褂、頂著“抗癌防癌專項基金會秘書長”“國家一級保健醫師”等頭銜,滔滔不絕地講述養生常識。隨著直播推進,話題逐漸引向所售產品——經警方事后調查發現,許多保健品如小分子肽、雪蓮、紅景天等,宣稱“航天員專用”或“知名企業特供”,實際上既無生產廠家,也無生產日期,是典型的“三無產品”,并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卻能以成倍的價格出售,甚至讓老年人掏出十幾萬元。
養生直播間騙局
圖源:人民網
情緒價值,是商家們“拿捏”老人的重要手段——短視頻和直播間中此起彼伏的“家人們”“爸爸媽媽”等親昵稱謂,填補了部分老人在現實社交中的情感缺位。
具體操作時,商家常常雙管齊下:一方面制造“最后一批貨”“庫存告急”等稀缺假象,另一方面編造“兄弟反目”“夫妻分離”“千里尋人”等情感故事,利用“爸爸媽媽們快幫幫我”等話術營造緊迫氛圍,促使老年人在心理壓迫下加速下單決策。
現階段,AI技術的發展也給騙局提供了便利,“撿漏暴富”“專家義診”等劇本之下,往往還會有結合AI偽造的商品鑒定證書或檢測報告。而“科技概念”通常也能直擊老人的痛點,各類“量子產品”“新型制氧機”“超級干細胞”等,會令他們心馳神往后掉入陷阱。
“慘業鏈”的運作模式
實際上,利用老年人的孤獨感、健康焦慮及信息差,通過情感操控和虛假宣傳牟利,已是一條完整的灰色“慘業鏈”。每一個天上掉下的“雞蛋”,都暗中標好了更高的價格。
為制造正規假象,許多商家會在小區附近開設類似菜鳥驛站的實體店,老人下單后商品直接配送到店。有了線下店背書,加上前期小額試水的“成功經驗”,老人們會更加深信不疑。
除了直播間,“私域”這個詞也在案例里頻繁出現。所謂的“私域”,相對于抖音、微博等“公域”開放平臺而言,交流或交易不會受到規則的過多限制,典型代表如微信。
現階段,微信群、朋友圈等“私域電商”模式已相當成熟——在“私域”里,能跟粉絲深度互動,了解真實需求,同時反復觸達,建立起更深的信任和聯系。
圖源:網絡
然而,也正是因為它的“私密”屬性,也成了商家分散資金流、規避監管審查的“庇護所”。許多主播會不斷新建小號、新號直播,將老年人引流至此。
即便直播間違規被封,加到了老人的微信,仍可以發商品鏈接,并安排“托兒”在群內營造搶購氛圍,誘導跟風下單,事后再以“未在正規平臺交易”為由拒絕處理糾紛。
“老年人的錢不好掙,但好騙”,是“銀發經濟”圈廣為流行的一句話。有調查顯示,如果在網購時上當受騙,多達57%的老年人寧可默默忍受,吃個啞巴虧。
有業內人士透露,某些知名的老年大學加盟品牌,正大力推廣“老年人私域電商”的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加盟商,定向去邀約、篩選、判斷能力低的老年人。主要瞄準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加盟門檻10萬元起。
在總部的統一策劃運營下,從話術設計到產品投放,從開播時間到銷售節奏,每個環節都有標準化流程,儼然一套精密運轉的“收割機器”——所謂的30天營銷制定計劃,前15天絕不推銷,只送禮物、聊天、噓寒問暖,逐步瓦解老人的戒心。
由于很多老年人對互聯網的認知還停留在“電視購物”時代,在他們看來,直播間的主播就像電視里的主持人一樣可信,卻不知他們可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演員”。
令人唏噓的是,部分“私域電商”的加盟商并未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是這場“圍獵游戲”的獵物之一。從假金銀珠寶、美容護膚品到家用電器、養生保健品,囤貨后“爛在手里”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數字鴻溝”的擴大與消弭
除了情緒與心態,從外因上看,近年來,隨著5G和千兆光網向農村延伸,不同人群在使用、認知等層面產生的“數字鴻溝”現象,呈現出了矛盾的態勢。
一方面,城市與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差距在逐漸縮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能夠接觸到網絡,從而彌合了從無到有的差距。但另一方面,新技術的快速升級迭代,使得新網絡用戶更難跟上,導致城鄉老年群體在數字技能上的差距,反而可能還在持續擴大。
當下,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為3.1億人,老年網民規模達1.57億——平均每2個老年人,就有1個上網,且網購的普及率接近了70%。消費增速絲毫不遜于年輕人。
老年人網購
在2024上半年新增的742萬網民中,“銀發族”(50周歲以上群體)占到了36%,可謂是網民“增量”的主力人群,消費增速絲毫不輸年輕人。
為了迎合老年群體,各類平臺也在不斷推進App的“適老化改造”。通過切換“長輩模式”“關懷模式”,字大清晰、語音搜索、拍照買同款等功能,幫助老年人從視覺、感知、識別等方面更便利地進行網購。同時,物流網絡的完善,“當日達”“次日達”等服務,進一步強化了消費的便利性。
然而,盡管上網已不是難題,但對多數老年人而言,想要順暢網購仍有難度。官方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中,能夠“使用手機應用老年模式”的用戶還不到一半,熟練使用的只有8.1%。另據《今晚報》近日的一份調查,只有44.4%的老年人可以獨立完成網絡購物,有27.95%“有時可以”獨立網購,另有27.61%的老年人無法獨立網購。
此外,在城市化進程中,社區老年中心等線下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而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限制,使老年人更“平等”地享受到了各種體驗——但這種“平等”,也因不同的認知差異帶來了風險。
除了網購,老年人同樣易沉迷短視頻、直播、微短劇等,而各類營銷手段和騙局也開始“適老化”。比如觀看短劇時,平臺付費陷阱通常以“首集0.01元”吸引點擊,卻在隱蔽頁面默認勾選自動續費,導致老年用戶在無意識間持續付費。
既然老年人上網是無法避免的大勢,該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
簡而言之,宏觀層面,多方需加強線上監管,確保信息真實可靠,鼓勵平臺開發相關防范功能。線下,需推動社區多組織文體活動,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家庭層面,子女應耐心教授老年人智能設備的使用方法,關注老人心理健康,通過陪伴增強其數字適應能力。如此,老年人才能更好地融入數字社會,享受其帶來的便利和樂趣。
參考資料:
1.《已有多人被“洗腦”!起底直播間“坑老”套路》,央視新聞 2.《主播變“醫生” 直播間養生局何以“套路”老年人?》》,人民網 3.《沉迷“直播間養生” 老人緣何“困”在手機里》,中國經濟網
4.《中老年沉迷直播間購物 近七成受訪者與長輩因此發生分歧》,光明網
5.《當老齡化遇上數字化,如何讓銀發族安心“觸網”》,光明網
本篇作者 | 袁一音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2025年3月30日—4月6日,再次前往德國,參加2025漢諾威工業展,前瞻世界工業“風向標”;走進世界級標桿企業、德國特色“隱形冠軍”企業,聆聽大師赫爾曼西蒙獨家定制課,探尋世界頂尖智造“精髓”。
點擊下圖▼立即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