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島市將弘誠體育場功能優化提升項目正式列入“市辦實事”項目,當年體育場拆除時,還引來一股濃濃的感傷回憶熱潮。如今,僅是一年多的時間,這里已成為集全民健身、體育培訓、體育產業營銷、體育競賽、體育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的新型立體化體育文化綜合體。
改造后的海泊河全民健身中心
從海泊河體育場到弘誠體育場,再到現在的海泊河全民健身中心,華麗蝶變的體育場,記錄著城市公共體育的發展,也承載了幾代青島人體育運動的難忘回憶。
改造前的青島弘誠體育場位于康定路10號,臨近青島長途站和海泊河公園,說起它來基本都知道,不過老青島們還是習慣稱呼它的老名字——海泊河體育場,這里也是青島最早的體育場之一。
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為新中國體育工作題寫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2個大字,全民參與體育活動熱情高漲。在青島體育場更名為青島第一體育場后,1954年底興建第二體育場。此時,進一步增加體育場館的建設仍是迫切需要。
資料圖片
1955年,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在原“陽本公園”的基礎上擴建成海泊河公園。同時,計劃修建第三體育場,規劃了海泊河體育場,將武林路以東、康寧路以北、康定中以西、建設路(溫州路)和小村莊河以南劃為體育場所區域,占地11萬平方米。
島城文史研究者張潤東老師介紹,據說是在蘇聯專家指導下規劃設計的,其規模之大,甚至超過了第一體育場。其后在區域內開始伐樹、平整土地,并在大康宿舍至武林路(杭州路)之間開辟出一條小路,這也是后來康寧路的雛型。1957年修建了無看臺、灰渣性質的簡易田徑場,西邊豎起兩套足球場的門架,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鍛煉身體及進行體育運動。當時還計劃在體育場西北,靠近小村莊河處建跳傘塔,不久即停建。
1964年,某校足球代表隊去河泊橋體育場賽球往返坐車票及報銷單。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因無人管理導致體育場逐漸荒廢,場地被附近單位及市民占用。1963年之后,隨著四方區域人民的熱切期盼,一片廢墟之地的體育場開始重建,但規模已大大縮水,與最初的規劃不可同日而語了。僅在后來的體育場范圍內重新修建了裸露無看臺的灰渣跑道田徑場,1965年在田徑場東北角建成燈光籃球場,有看臺15層及圍墻。
1977年又對田徑場進行了改造,建起簡易田徑場,為36米半徑圓式煤渣跑道。1978年,唐紀青成為海泊河體育場第一任場長,為了發展體育工作,唐紀青率領干部職工在這片簡陋簡易的體育場上深耕苦干,拉煤渣、建跑道、鋪草皮、挖沙坑,幾個月時間建成了一個配備400米跑道并帶有草皮的足球場,可開展足球、籃球、田徑等項目的訓練,許多單位的職工運動會開始長期放到海泊河體育場舉行。
1988年4月再次進行了一次規模性改造,在體育場東建起總面積為4100平方米的五層田徑訓練館,一樓為塑膠跑道,二樓以上為訓練室、運動員宿舍和辦公室,1989年5月完工。海泊河體育場地處臺東、四方之間的工業區,以開展田徑、足球、籃球活動為重點。作為全市重要的體育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省、市運動隊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體育人才。
1991年,在海泊河體育場舉行的青島男子籃球邀請賽賽程表。
1996年海泊河體育場實施大規模改建工程,這也是當年青島市政府重點工作責任目標。鑒于市財政困難,市政府決定改建工程由公司以土地置換形式,通過商品房開發所得資金予以實施,建成后可容納觀眾13000人。
改建工程于1996年10月開工,1997年10月26日正式竣工并交付使用。國務院副總理姜春云為弘誠體育場題寫了場名,這次重建是海泊河體育場的第一次重生蝶變,也是如今媒體所介紹的弘誠體育場的建成時間,不過在老青島的心中還是習慣稱呼為海泊河體育場,和它最早的成型時間。
1997年10月1日,海泊河體育場重建竣工后,正式更名為青島市弘誠體育場,總占地面積6.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348平方米。看臺最高17層、最低9層,有14個觀眾入口。配備8條紫紅色塑膠跑道,標準的草坪足球場。看臺可容納1.3萬人。正門為具有現代風格的19.3米高3層的塔式建筑。體育場以開展田徑、足球、籃球運動為重點,是市北、四方兩區舉辦體育賽事活動的主要場所。
2008年,為迎接第十一屆全運會足球比賽,對體育場進行了最后一次整修改造。由于歷史原因,弘誠體育場以前一直是水泥看臺,并沒有安裝座椅。在確定承辦全運會足球比賽后,按照全國比賽要求,體育場必須安裝座椅。考慮到原先看臺的設計,最終選擇了安裝小靠背座椅。此外,弘誠體育場館周邊市政道路同時進行了改造。
改造前空寂的弘誠體育場(半島記者王濱攝影)
經過多年頻繁使用,弘誠體育場的場地設施逐漸破損嚴重,外觀也漸顯陳舊,已不能滿足群眾公共體育的進一步需求,再加上老四方區域缺少規模較大、符合現代化標準的全民健身場館,所以弘誠體育場的升級改造已是迫在眉睫。2023年2月1日0時起,弘誠體育場暫停運營進入封閉狀態。
已被夷為平地的弘誠體育場(半島記者王濱攝影)
弘誠體育場功能優化提升項目,也是2023年青島“市辦實事”項目之一。按照規劃,體育場拆除后將在原址進行重建。按專業標準建設的全民健身中心,場館由四大功能板塊組成,游泳跳水館包括10道50米標準游泳館、跳水館,綜合球類館包括羽毛球館、室內網球館、室內標準籃球館、乒乓球館、樓頂籃球場、室外籃球場,休閑運動館包括舞蹈室、瑜伽室、跆拳道館、武術館,內場包括2000座看臺、8道400米標準田徑場、11人制標準足球場、5人制足球場,以及體育場館配套附屬用房。
重新后的體育場極大的改善了老四方區域全民健身運動條件,為區域各項賽事活動提供了高大上的使用場所,成為一座亮麗的體育文化新地標。
2013年5月,弘城體育場進行的中乙聯賽。
曾經的老體育場不僅僅是許多機關單位、學校團體舉辦賽事活動、運動會等的場所。更是承載了青島球迷許多美好記憶,這里也被譽為青島足球的福地。我最后一次到弘誠看球,恰好是十年前了,2013年朋友給的贈票,去看了兩場新海牛的比賽。之后,再也沒進去過。
說到弘誠體育場是青島足球的福地,首先就是1998賽季,這里見證了青島海牛甲A聯賽的最佳戰績。
1999賽季,甲A聯賽的最后兩輪,青島海牛在客場2:0力克上海申花后,回青坐鎮弘誠體育場,先后以4:1、3:0的比分戰勝天津泰達、吉林敖東,豪取三連勝后成功保級,那個賽季動蕩不已的頤中海牛最終以8勝6平12負的戰績位列甲A第十,那個賽季在弘誠體育場的比賽,我同樣是場場不落。
2002年,青島海牛在頤中體育場戰勝遼寧波導勇奪中國足協杯冠軍,整座城市沸騰。不過冠亞軍決賽前的主場均設在了弘誠體育場,包括在弘誠淘汰八一隊而挺進了決賽。
2002賽季,主教練殷立華率領海利豐隊在這里獲得甲B第四名的好成績。
當年住在臺東,到這里看球反而比去一體更方便。
1998賽季青島頤中海牛隊全家福
說一說海牛在甲A聯賽中取得最佳戰績的1998賽季,那一年青島頤中海牛隊把主場設在了弘誠體育場,該賽季在東北大帥李應發的指揮下,青島海牛成為當年最大的黑馬,13個主場僅輸給當時如日中天的大連萬達一場。最終獲得聯賽第六名,這也是青島足球隊的歷史最好成績。
2013年11月3日,那一年青島中能淚灑京城降入中甲。但在同一天中,新青島海牛(后來的青島黃海隊)在弘誠體育場以中乙聯賽冠軍的身份殺進了中甲賽場。因弘誠體育場在燈光方面有著劣勢不足,這也使其無法繼續作為新海牛的主場,第二個賽季的主場改到了國信。
已被夷為平地的弘誠體育場(半島記者王濱攝影)
曾經的海泊河體育場,讓無數老青島人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想起了童年、青年時在這里參加運動會的場景,那時的體育場還很是簡陋。后來改造后成了專業的弘誠體育場,所有的重要球賽幾乎場場不落。我在交運集團工作過多年,每天從長途站單位到公交車站往返回家,都要經過體育場,所以對這里更是有著一種別樣的感情。
作為一個老球迷,很是懷念98年、99年在這里看球時的激情與喜悅。那時在一體基本是辦套票,連著幾年都是在西四看臺。換到了弘誠后,都是到現場買票,開始也不是很適應,球場和座位等都趕不上一體,不過看起球來也顧不得那么多了。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的海牛,那時的海利豐......,那年海利豐與海牛在弘誠踢了一場友誼賽,解說員位在東就在我前面,幾個球迷就一直在后面調侃他。
前幾年我曾寫過一篇《青島海利豐足球十年祭,一種無法忘記的痛!》的文章,哎,可惜了的一支球隊。不過那時的球市確實不行,雖說海牛、海利豐都是青島的孩子,但總歸差上一頭。那時,周六看甲B,周日看甲A,青島球迷還是很幸福的。那時,海牛的比賽依然是每場不落,偶爾也會去看一場甲B,但基本贈票的多,就是這樣,場上觀看的球迷依然寥寥無幾......
本人收藏的部分弘誠體育場的球票
從收藏夾里找出一些當年在弘誠看球時的球票,仿佛轉眼間就已經25年過去了,也算是一種特殊的懷念吧,對老海泊河體育場的懷念、對曾經學生時代的懷念、踏上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時的懷念、一切與青春有關的懷念......
如今,承載記憶的弘誠體育場華麗蝶變歸來,全民健身中心的名字叫著還是不順口,依舊習慣稱呼它海泊河體育場,這里有我許多的回憶,也有你與這里的故事嗎?
文中部分文字參考《青島市志·體育志》、半島網等;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