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洲里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上,迎來了我生命的起點,帶著對世界的好奇與憧憬。兩年半后,一個新生命——我的弟弟,也悄然降臨到這個家庭,他的到來,如同冬日里的一縷暖陽,溫暖而充滿希望。
(60年代初,拍攝于滿洲里全家福)
然而,這份喜悅背后,卻藏著母親無盡的犧牲與堅韌。生育弟弟時,母親歷經生死考驗,險些失去生命。后來得知,她患有風濕性心臟病,這本是不應承受生育之重的身體。但母愛如山,母親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將弟弟帶到這個世界,用她的生命詮釋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從此,母親的一生便與病魔相伴,她的笑容背后,是無數次與病痛的抗爭,是無數次對生命的堅守。她用自己的行動,教會了我們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堅持,什么是永不言棄。
由于自己是在滿洲里出生的原因,戶口本上籍貫一欄,一直填寫出生地:滿洲里市,由于這個原因,我一直想去看一眼我的出生地,了解一下父母親曾經工作 生活的地方 ,于是2013年我獨自前往滿洲里市旅行。
(我和弟弟)
在日新月異發展飛速的滿洲里市內,找到了母親曾經工作的滿洲里鐵路中學,(我拍攝了一些照片留念。)但是沒有找到父親的工作過的滿洲里兵站,第二次前往滿洲里才發現,原來滿洲里兵站就在鐵路中學旁邊,只有一墻之隔。后來在一個叫做陸光明前輩發表在美篇上《滿洲里兵站簡介(1950~1992》對兵站有圖有文章詳細的介紹了滿洲里兵站的發展史,對于父親工作的滿洲里兵站才有了新的發現和了解。
(爸爸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
在這里大概的描述一下滿洲里兵站的情況:
滿洲里轉運站(滿洲里兵站)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神奇的土地上誕生并發展起來的。滿洲里轉運站歷經六十多年的風雨洗禮,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歷程,幾經隸屬關系的轉變,逐步從初建時期的不成熟、不完善的“智弱型”單位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擁有相當技術、設備、基礎設施及人才力量的,具有綜合保障及換裝能力的“強壯型”單位。滿洲里轉運站以其特有的風姿和工作方式,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人民的幸福美滿,為邊疆的穩定安寧,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發揮著作用,滿洲里轉運站以其如茵的翠綠所特有的勃勃生機,根植并成長在這片多情的土地上........
1963年,總后勤部白城辦事處成立,滿洲里轉運站由總后勤部建制領導改為歸總后勤部白城辦事處建制領導,番號、代號不變。
在時光的長河中,1964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那一年,我們一家隨著歷史的洪流,從黑龍江滿洲里的邊陲小鎮,遷徙到了吉林省白城市,這片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天地。
那時,總后勤部白城后字201部隊正籌備成立軍馬局,一個嶄新的篇章即將開啟。在這個關鍵時刻,父親再次展現了他作為軍人的忠誠與擔當,堅決服從組織的調動,從滿洲里兵站踏上了前往白城的征途,成為了201部隊軍馬局生產處的一員。
那段日子,雖然條件艱苦,但父親和同事們懷揣著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執著,共同為軍馬局的建立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的汗水與智慧,如同白城這片土地上的草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如今,歲月流轉,當年的軍馬局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那段光輝歲月所留下的精神財富,卻永遠鐫刻在我們心中。感謝那段時光,讓我們學會了堅韌與奉獻;感謝父親,用他的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想對父親說:您是我們的驕傲,是那段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