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演員福山雅治拍攝的東野圭吾。
| 作者:高塬
今年1月,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新作《你殺了誰》簡體中文版,終于和中國讀者見面。
早在2023年9月,《你殺了誰》在日本本土甫一問世便引發熱議,3個月內加印6次,橫掃各大權威推理榜單,日本知名雜志《達·文西》公布讀者票選榜單,《你殺了誰》被選為2023年度之書。
東野在中國擁有大量粉絲,即使不是推理小說迷的人,也多少知道這位作家。他的《白夜行》《解憂雜貨店》《嫌疑人X的獻身》等書不僅常年盤踞暢銷榜,根據其改編的影視、戲劇作品也是層出不窮。
此次《你殺了誰》簡體中文版上市后再次掀起“東野圭吾熱”,除了作家本人自帶流量外,東野筆下最重要的偵探之一,也是塑造了最久的人物——加賀恭一郎的回歸,無疑是吊起讀者胃口的又一重要原因。
·東野圭吾新作《你殺了誰》。
“別墅狼人殺”
《你殺了誰》延續了東野鮮明的推理風格,一樁真假難辨的兇殺案暴露出復雜的人性之惡。
栗原、高塚、山之內和櫻木4家每年都會在度假期間舉行家庭聚會,這次的烤肉派對在山之內家的別墅里舉行,一共15人參加。然而,就在派對結束后,各家人均返回自家別墅休息時,命案發生了。
當天夜里,5人當場死亡,還有1人被刺傷。
兇殺案引發巨大轟動,案發后,警方雖然逮捕了嫌犯,但遲遲不能從嫌犯口中獲得犯案細節,被害人家屬們都是一頭霧水,于是他們自發聚集在一起,開始尋找家人被害的真相。正在休假期間的警探加賀恭一郎,也參與進來,他思維縝密,一步步抽絲剝繭,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東野圭吾作品《祈禱落幕時》中的加賀恭一郎(右)。
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人們漸漸發現,每個被害人在過去,都或多或少有過直接或間接致他人死亡的經歷,而每個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背后,都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家里蹲”的宅男、缺愛的14歲女孩、發現丈夫出軌后沖動補刀的“妻子”……
最后,這場“別墅狼人殺“是否能揪出兇手已不再重要,冷漠殘酷的親子關系、夫妻關系才是看不見的快刀。通過對各種典型人物的描繪,《你殺了誰》在懸疑推理的外衣下,是東野圭吾對現代社會家庭危機的嚴肅思考。
《你殺了誰》隸屬于東野圭吾作品“加賀恭一郎”系列中的一個分支,是繼《誰殺了她》《我殺了他》之后的第三部。
·東野圭吾創作的加賀恭一郎系列書籍。
在東野的筆下,加賀恭一郎首次出場是在小說《畢業》里,當時的他還是一個稚嫩的大學生——外形高大健碩,五官深邃,一口大白牙,性格內斂理性。周遭人物對他的評價是“外形不錯,笑容具有感染力”。
此后,從《沉睡的森林》《惡意》到《祈禱落幕時》《你殺了誰》,東野圭吾用了近40年時間不斷豐滿著加賀恭一郎的人物故事主線。另外,因為相關作品被改編影視劇,由叔感十足的日本演員阿部寬演繹,加賀漸漸成為“東野宇宙”中人氣超高的刑警角色。
·加賀恭一郎在影視劇中由日本演員阿部寬飾演。
事實上,早在1999年《我殺了他》出版時,東野便在采訪中透露出未來創作《你殺了誰》的想法:“大家也能看出來這本延續了《誰殺了她》的模式……網上有關本書的推理論戰也愈演愈烈,作為作者,我實在非常高興。然而,至今都沒人提出愿意寫寫這種類型的小說。我想,這種手法要是成為一種固定的寫作模式就好了,不過似乎推廣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同系列的第三本書我也有想法了,名字就叫‘你殺了誰’。“
如今,時隔25年,東野圭吾終于實現了諾言,而他“由讀者來推理,才是推理小說”的寫作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豆瓣讀書上,有讀者稱《你殺了誰》是“東野式社會派與本格派的終極融合”,認為小說通過多重視角解構了傳統推理的“確定性”;資深粉絲則忍不住感慨:“東叔年近70,作品數量突破百部大關,真的是‘推理界的卷王’。 ”
從實驗室技術員到推理之王
縱觀東野圭吾的創作之路,有人將其概括為“窮小子逆襲成頂流作家”的爽文。
1958年,生于大阪普通工人家庭的東野圭吾,是姐弟三人中最小的一個,自幼在充斥著機械轟鳴與機油氣味的工廠區長大,“總趴在鐵絲網外看大人們工作,他們沉默的表情比推理小說更神秘”。這種對市井生活的敏銳觀察,后來成為其作品中“小人物犯罪”的心理錨點。
東野圭吾起先是典型的理工男,他畢業于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之后在汽車零件供應商日本電裝擔任生產技術工程師。1983年,利用下班后的時間,他寫了一本《玩偶們的家》,向江戶川亂步獎組委會投稿,結果因為沒有經驗無緣獎項。
他沒有氣餒,第二年,潛心創作了《魔球》,一路殺進了決賽圈。終于在1985年,憑借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后》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作為推理小說家正式出道,當年的他年僅27歲。
作為東野圭吾的處女作,《放學后》奠定了其早期以校園本格推理為主、偏重設謎解謎和邏輯推理的創作風格:封閉校園中的密室殺人、精巧的物理詭計、少女心思與犯罪動機的微妙交織。
盡管后來他多次自嘲“這本小說里的詭計像中學生作業”,但不可否認,《放學后》在日本戰后泡沫經濟時代的浮華文學浪潮中撕開一道裂縫。
1999年,東野圭吾又憑借《秘密》獲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此后,《白夜行》《單戀》《信》《幻夜》多次入圍直木獎。其中,連載于世紀之交的《白夜行》,堪稱東野圭吾完成由本格派到社會派轉型的標志性作品。
桐原亮司與唐澤雪穗的“共生之惡”,將彼時日本社會階層的固化、經濟泡沫的陰影、人性異化的悲劇熔鑄成一曲恢弘的黑暗交響曲。
日本文藝評論家稱其為“平成時代的疼痛傷口”,而中國讀者則在豆瓣留下近20萬條評論,最高贊寫道:“我們都在白夜里行走,只是有人戴的面具更精致。” 《白夜行》還在中日韓掀起了影視化改編熱潮,原著黨對女主角雪穗的選角討論不斷。
進入21世紀后,東野圭吾幾乎每年都有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與大銀幕、小熒屏前的觀眾見面,東野圭吾也走上了“人形印鈔機”的卷王之路。
2005年,《嫌疑人X的獻身》標志著東野圭吾創作哲學的成熟。據統計,該書在中國銷量突破500萬冊,衍生出中日韓三版電影,堪稱亞洲推理文化的共同記憶。
2011年的《解憂雜貨店》橫掃各大暢銷書榜單,多次入選亞馬遜中國年度暢銷圖書。在這本頗有顛覆性意味的作品里,東野沒有刻畫懸疑與兇殺,寫的更多的是夢想、煩惱與治愈。
在巨大的成功與盛名之下,東野圭吾始終保持著幾乎一年一部新作的節奏筆耕不輟,先后出版《祈禱落幕時》《虛無的十字架》《祈念守護人》等作品,只是在懸疑理性、冰冷的底色下,隨著年紀與閱歷的增長,他更多了一份溫情與治愈。
中國讀者對《解憂雜貨鋪》不吝好評,東野專門寫信感謝,他說:“能在中國擁有這么多讀者,對我而言既是榮幸也是鼓勵。我想在這本書中寫的,是無論身處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的人都一定會抱有的‘夢想’與‘煩惱’。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這無盡的夢想與煩惱吧。”
·影片 《嫌疑人X的獻身》中國版上映東野圭吾寫信應援 。
推理的本質
盡管常年占據暢銷書榜首,東野圭吾始終過著近乎隱士的生活。 或許是這份低調,讓這位作家更加迷人,出道30多年來,東野圭吾不僅多年當選日本“年度最受歡迎作家”,許多中國推理小說作家也受到他的影響。
2024年8月,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三樓人頭濟濟,熱鬧非凡。“日本推理女王”湊佳苗對話“中國推理之王”紫金陳,兩位都聲稱自己的寫作偶像是東野圭吾。
紫金陳說:“因為2012年的時候我看了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那是我第一次看推理小說,然后我想自己能寫,過了幾個月,就開始走上推理寫作這條路了。”紫金陳不止一次在采訪中說到,自己的寫作路徑正是借鑒了東野圭吾社會派推理的風格。
·東野圭吾在自己的作品《秘密》中客串。
日本本格派推理文學大師鲇川哲也曾說:“好的詭計應該像一面鏡子,既映照出邏輯之美,也折射出照鏡人的恐懼。”
這樣的推理哲學也表現在東野的作品中,盡管被貼上“社會派”標簽,東野圭吾從未放棄對本格推理內核的探索,就像此次的新作《你殺了誰》一樣,他讓讀者與加賀警官一起,撥開兇案的迷霧,體驗親手揭開謎團的快感與豁然開朗。
當短視頻5分鐘解說完一部懸疑小說,當人工智能開始撰寫推理故事,年近古稀的東野圭吾依然固執地用紙筆構建著人性的迷宮。
從《白夜行》的世紀叩問,到《你殺了誰》的敘事回歸,他始終在證明:推理的本質不僅在于尋找答案,還在于照見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