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建黨后,黨中央長期在上海,如何與蘇聯共產國際聯系呢?1927年三大起義后,出現了多個革命根據地,又如何與上海的黨中央聯系呢?
一、與共產國際的國際交通線
民國時期,去蘇聯的路線主要有3條。
1、海路到蘇聯。從上海到蘇聯需要到香港或者日本長崎中轉。香港、長崎這些城市不受國民黨政府或者地方軍閥控制,可以坐船去蘇聯海參崴,再從海參崴乘火車到莫斯科。
2、新疆到蘇聯。民國時期鐵路線路少,直到1931年隴海鐵路才修到了陜西潼關,再往西只能走公路。當時新疆軍閥盛世才與蘇聯有合作,可以出境到蘇聯。
3、從哈爾濱到蘇聯。可以走滿洲里、或者海參崴到蘇聯。
這3條路線,頭2條交通不便,路途花費時間長,第3條線全程可以走鐵路最為便捷,成為最主要的國際交通線。
1920年起,由哈爾濱經滿洲里前往蘇聯建立了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這條交通線一直持續到1937年,存在了18年。
從上海走海路乘船到大連或者營口,然后由東北的鐵路抵達哈爾濱;也可以從上海坐火車到北京,再走鐵路到達哈爾濱。
哈爾濱是這條紅色交通線的必經之地,從這里可以乘火車西行到滿洲里,出境到蘇聯;從這里也可以乘火車東行到綏芬河,乘馬車或步行出境到蘇聯。
1927年三大起義后,黨的工作轉入地下。1928年,黨的六大決定在在蘇聯境內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42人。
各省出席六大的代表到達上海,分為若干小組,大部分代表從上海到哈爾濱,再走滿洲里或綏芬河進入蘇聯,少部分代表乘坐蘇聯商船到達海參崴進入蘇聯。
二、與各根據地的紅色交通線
1927年紅軍三大起義,隨后各地涌現出多個紅軍根據地,其中贛南閩西根據地最大,發展為中央根據地。
1929年紅軍大發展時期,為加強與各地黨組織和革命根據地的聯系,黨中央提出規劃紅色交通網設想。
周恩來在中央負責軍事工作,親自組建了這一交通網絡,成立了中央交通局。規劃了北方線、長江線和南方線3條交通線。
1、北方線分為3條支線
上海到鄂豫皖蘇區,途經鄭州、駐馬店中轉站。
上海到陜西省委,途經河南中轉站。
上海到河北省委,途經北平中轉站。
2、長江線分為3條支線
上海到鄂豫皖蘇區,途經合肥、六安中轉站。
上海到湘贛蘇區,坐船途經武漢、株洲中轉站。
上海到四川省委,途經重慶、成都中轉站。
3、南方線分為4條支線
上海到香港中轉,經過韶關南雄到達江西中央蘇區。
上海到香港中轉,經過汕頭、黃崗、饒和埔到達閩西蘇區。
上海到香港中轉,經過汕頭、潮安、松口、梅縣、蕉嶺、平遠到達江西中央蘇區。
上海到香港中轉,經過汕頭、潮安、大埔、永定、長汀進入江西中央蘇區。
從上海到江西蘇區的直線距離約1000公里,由于國民黨封鎖無法直接到達,只能坐船到香港,再坐船到汕頭,經陸路繞行福建到江西蘇區,路程達3000多公里。
南方線的前3條線路先后被敵人破壞,第4條線路成為進入中央蘇區的關鍵線路,被稱為中央紅色交通線。
1930年起,大批干部通過這條中央紅色交通線到到達中央蘇區。
1930年,葉劍英、徐特立、張愛萍、左權、項英、鄧發、蕭勁光100多名干部到中央蘇區,支援中央蘇區鞏固和擴大。
1931年顧順章叛變,上海黨中央緊急疏散轉移,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金維映、李克農、胡底、錢壯飛、鄧穎超等大批干部轉移到中央蘇區。
1932年底,上海黨中央機關遷入中央蘇區,括博古、張聞天、陳云、李維漢、林伯渠、謝覺哉、劉伯承、楊尚昆、共產國際代表李德等轉移到中央蘇區。
通過中央紅色交通線,黨中央機關完成了從上海到中央蘇區的遷移。
此外,紅色交通線還護送過無線電設備等重要物質,每年向中央蘇區輸送價值900萬元的食鹽、價值600萬元的布及其他蘇區緊缺物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