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在俄羅斯賣一輛虧2萬,誰在背后收割市場?”
——當俄最大汽車經銷商老板哽咽說出這句話時,整個行業炸了鍋。短短兩年,中國品牌橫掃俄羅斯70%市場份額,但瘋狂擴張的背后,竟是無數經銷商“賣一輛虧一輛”的血淚賬本!這場看似繁榮的“中國車盛宴”,為何淪為俄羅斯汽車人的生死劫?
中國車市占率飆升背后:經銷商的血淚賬本
近日,斯維特拉娜·維諾格拉多娃重新擔任羅爾夫CEO,在接受媒體代表采訪時直言:“每賣一輛中國車,我們就虧2萬盧布(約人民幣1600元)!”
統計顯示,2024年俄羅斯新車市場規模暴漲50%,但經銷商凈利潤卻暴跌至負數。
“這不是普通競爭,這是一邊倒的‘屠殺’!”某匿名經銷商痛訴:中國品牌瘋狂壓庫“虧本沖量”,卻連廣告費都不愿投入,倒逼俄經銷商割肉清倉,最終爛攤子全由經銷商買單。
以下為斯維特拉娜接受采訪內容:
記者(謝爾蓋·阿爾布佐夫):去年"羅爾夫"宣布即將推出國產汽車,幾個月過去沒有了動靜,是炒作嗎?
娜:關于自主汽車的信息并非空穴來風,我們正在推進。即使是部分本地化而非全周期生產,汽車制造也需要很長時間。我們剛剛全面投入這項工作——研究了所有工廠,分析了最近進行本地化品牌的錯誤失敗案例。最近我與一個傳聞將回歸俄羅斯的歐洲品牌代表會面(恕不透露名稱),他們表示:即使真的決定回歸,最快也要到2028年。
記者:如果該品牌原有工廠且未保留期權,推測是大眾?
娜:恕難奉告,我已簽署保密協議。回到我們的汽車項目:就當前市場而言,客戶需要國產汽車。盡管拉達的銷售占比在增長,但仍未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記者:你們是否期待政府補貼的支持?
娜:不,我們不能依賴政府補貼構建商業模式,我們考慮多種方案。
記者:是否考慮過組建一個本地化的"螺絲刀組裝"工廠?
娜:是的。
記者:擔心中國品牌通過本地化搶占市場嗎?
娜:我們看到遞延需求。年銷200-250萬輛的時代終將回歸,市場需求不會消失,許多消費者仍不愿購買中國車。
記者:談談市場問題,Evolute品牌月銷約130輛,是否意味著項目的失敗?
娜:若虧損我們早已放棄。目前新車銷售已非主業,60%以上收入來自自有零部件生產和服務。
記者:中國品牌普遍虧損的情況下如何維持?
娜:我們已終止與凱翼、北汽和Sollers的合作。經銷商盈虧平衡點為月銷2500-3000輛,當前月銷1600輛導致虧損。庫存積壓嚴重,多數經銷商已陷入虧損。
記者:與工貿部工作組的目標是否與中國品牌利益沖突?
娜:當然。但中國半數經銷商同樣虧損。我們正在縮減庫存,包括二手車。2024年全行業增長50%而"羅爾夫"僅增15%,正是主動縮減的結果。
記者:賣得越少反而賺得越多?
娜:完全正確!若新車銷售持續虧損,我們可能完全停止銷售。預計2025年初經銷商庫存將達8個月,壓力將持續。
記者:經銷商是否面臨絕境?
娜:地緣政治與經濟環境不利,但并非全無希望。我們正轉向零部件品牌、汽車租賃、個人訂制及二手車擔保服務。與工貿部正討論立法:要求官方經銷商對所有私售車輛(含二手車)進行強制檢測。
記者:這確實是重要領域。祝在艱難環境中取得成功!
娜:感謝!
采訪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