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軍銜最高的戰(zhàn)犯,就是1964年12月28日第五批特赦的第七綏靖區(qū)上將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
王陵基的職務(wù)和實權(quán),也就跟第二綏靖區(qū)司令官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持平,比曾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qū)司令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還差了一截:杜聿明在名義上可以指揮好幾個兵團和綏靖區(qū),比如淮海戰(zhàn)場上劉汝明的第八兵團前身就是第四綏靖區(qū),馮治安的第三綏靖區(qū)也在徐州“剿總”戰(zhàn)斗序列之內(nèi),馮治安也兼“剿總”副總司令。
王陵基年紀大、軍銜高,儼然成了戰(zhàn)犯中的“老爺子”,那是因為白崇禧、陳誠、顧祝同這三個四星一級上將跑掉了——可能讀者諸君跟筆者一樣,也是希望一個“小諸葛”和兩個“參謀總長”去挨董益三幾個耳光,并且會猜測著三個“四星上將”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誰會最先被特赦出去。
白崇禧和陳誠、顧祝同跑得都挺快,如果他們也被俘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那樂子可就大了:在遼沈戰(zhàn)役被俘的將領(lǐng)都想揍陳誠,在淮海戰(zhàn)役被俘的將領(lǐng)都想揍白崇禧,倒是顧祝同比較圓滑,可能會跟杜聿明王耀武相處比較融洽。
白崇禧和陳誠、顧祝同都是四顆星的一級上將,他們要不是跑得快,肯定也得被抓,尤其是白崇禧,他被老蔣從國防部長的位置上踢下來當了華中“剿總”司令,等于也上了前線,陳誠要不是裝病離開東北,其結(jié)局也不會比杜聿明更好。
陳誠裝病,不是筆者杜撰,而是杜聿明說的。杜聿明在《我在遼沈戰(zhàn)役中所見之國民黨高層百態(tài)》一文中揭露:“陳誠在東北被解放軍嚇跑,成為國民黨在東北的軍政高級人員笑談的中心資料。我又想,要在蔣介石底下做事向上爬,可不能得罪陳誠,不管我們之間有什么矛盾,表面上還是要應(yīng)付他,于是決心去一趟,門口的衛(wèi)兵接了名片要我等一等,然后帶我進去。我見陳誠滿面紅光,比他一九四三年在昆明患十二指腸潰瘍病時的精神還好得多,不像個病人。”
陳誠是老蔣的干女婿,也是老蔣在大陸時期最后提升的四星二級上將。說到四星二級上將,前一段時間有人說蔣軍一星是準將、二星是少將、三星是中將、四星是上將,那顯然是跟美蘇軍銜搞混了,因為蔣軍既沒有大校也沒有準將,倒是上將分了三級,最低一級就是王陵基那樣掛三顆星的二級上將。
老蔣家的軍銜很有意思:特級上將只有一個名額,老蔣給了自己,五顆星;一級上將(四星)和二級上將(三星)有定額,不能增加只能遞補。比如1939年5月朱培德病逝程潛晉升一級上將,程潛晉升一級上將空出一個二級上將名額,衛(wèi)立煌得以從中將晉升二級上將。
蔣軍中將多如狗,少將遍地走,杜聿明在遼沈和淮海兩頭跑,這個雙料“剿總”副總司令是中將,他指揮的兵團司令全是中將,有些軍長和整編師師長也是中將,到最后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diào),就像《朝天子·詠喇叭》唱的那樣:“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蔣家上將不死一個或退役一個,杜聿明就只能苦熬干修當中將,邱清泉中將和李彌中將聽他的是給面子,不聽他的,他也沒轍。
如果邱清泉沒死、李彌沒跑,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肯定又有一番互相指責,就像楊伯濤臨終前還念叨“黃維是個外行”一樣,邱清泉和李彌也不會給杜聿明好臉色:你丟了東北,跑到淮海又輸了!
被俘的蔣系中將少將數(shù)以百千計,但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中卻只有一位上將,那就是1943年春晉級陸軍二級上將的王陵基,所有的四星一級都跑掉了。
老蔣當年定下的指標,是一級上將九人,二級上將二十人,但有時候二級上將超過三十人,那是因為有的退役了但還活著,有些人已經(jīng)晉升一級上將,統(tǒng)計(曾任)二級上將的時候,把他們又算進去了。
1949年前,老蔣一共授了十二個一級上將,那就是1935年4月正授的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何應(yīng)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1935年9月正授的陳紹寬(海軍),1939年5月補朱培德病逝之缺的程潛、1945年10月補馮玉祥退役之缺的白崇禧、1947年2月補張學良退役(軟禁或者說是在押)之缺的陳誠。
老蔣在大陸期間十二個一級上將,九個是正授,三個是補缺,顧祝同1954年7月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也不知道是補了誰的缺。
不管顧祝同是補誰的缺,他和白崇禧、陳誠都是四星上將,如果他們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那就把王陵基比下去了。
王陵基是倒數(shù)第三批特赦的,這對他來說也算是一件幸事:1966年4月16日第六批之后,戰(zhàn)犯特赦工作就停止了,直到1975年才“全部特赦”,王陵基是活不到1975年的。
王陵基差點沒趕上“末班車”,我們熟悉的這三個“四星上將”,也都不年輕了:1893年1月9日,白崇禧生于1893年3月18日,最“年輕”的陳誠生于1898年1月4日,他們能不能活到1975年3月19日,那還真是一個問題。
白崇禧和陳誠、顧祝同身份特殊,肯定不用等到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甚至用不用進戰(zhàn)犯管理所也是個問題,咱們今天的假設(shè),是他們都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為何最先特赦的一定是陳誠而非白崇禧。拿這個問題去問杜聿明,他肯定也是這個答案:陳誠有三個特點,這三個特點,決定了他將是最容易改造的一個。
陳誠的第一個特點是怕死,或者是說大話惜小命。杜聿明在回憶錄中轉(zhuǎn)述了當年東北將領(lǐng)的話:“陳誠初來東北氣勢洶洶,不可一世,原來是一個草包,到了緊要關(guān)頭他就逃了陳誠人小鬼大,他說同沈陽共存亡,最后以手槍自殺,那是想騙各將領(lǐng)自殺,他才不自殺呢!簡直是騙子,有誰相信這個騙子呢!”
怕死的人一般都比較容易接受現(xiàn)實,陳誠要是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肯定比王耀武還“聰明”。
陳誠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他也看不慣蔣系高官的貪腐,連杜聿明也不得不承認:“陳誠在東北既抱有雄心,也做了一些別人做不到的有利于蔣家王朝的事。他將東北國民黨正規(guī)軍擴充到十四個軍后,就大加整肅軍紀,懲辦黨政軍貪污人員(如查辦汽車兵團團長馮愷,逮捕前日本俘僑管理處處長李修業(yè)等),并到處取締散兵游勇,將東北無聊軍人田湘藩監(jiān)禁法辦,將高立人驅(qū)逐出境。一時東北人心也有些振奮,認為陳誠是有辦法的。”
陳誠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打仗不行,但是搞政治還是有一套的,他逃到島上之后,跟小蔣搭檔,在減租減息上也做了一些工作,我們甚至可以說,他那一套辦法,就是跟咱們學的。
陳誠有此三個特點,經(jīng)過學習,肯定會脫胎換骨,提前出去是極有可能的,這就叫上什么山唱什么山歌,在這方面,陳誠和白崇禧還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白崇禧就是個擁兵自重的軍閥,一向自視過高,在軍事上或許有兩把刷子,但是在政治上,卻只有小學生水平,這是他的“老搭檔”給他的評價。
黃維在某些方面,就有點像白崇禧,所以黃維最后一批特赦。白崇禧當年在和談時那么優(yōu)厚的條件都不肯接受,偏要劃江而治,固執(zhí)得可氣又可笑,他就是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依然會不服氣,所以想早出去,那就太難了。
同為四星上將,陳誠肯定先出去,白崇禧一定最后出去,顧祝同既無大功又是皖南事變的策劃者,雖然人緣不像白崇禧陳誠那么差,但想早一點出去,那得表現(xiàn)得比王耀武還好才行。
咱們今天假設(shè)的是白崇禧和陳誠顧祝同都被俘,并且都進了戰(zhàn)犯管理所,如果這兩個假設(shè)成立,那么您根據(jù)這三個四星上將的脾氣秉性分析,最先出去的會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