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聰是一名高二年級的男生,家中獨子,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父親出海,母親早出晚歸賣海產品。阿聰從小性格乖巧,比較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因父親長期出海捕撈作業,阿聰與母親在一起的時間較長。母親比較強勢,脾氣有點急躁,對兒子要求嚴格。
6月份選拔測驗,阿聰被淘汰了。反正他不能考本科了,對學業也沒什么動力了。在現在的班級,按他的成績肯定能去好的大專院校,可那只是專科。阿聰現在就想混兩年,誰也別來管他。他真想回到初中,那時候如果再努力一下,就能上普通高中了。
這個學期開學初,阿聰去校長室請求獲得一個去實驗班的機會,但還是被拒絕了。這兩個多月,阿聰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他再也不想學了,一上課他就覺得頭疼,特別想沖出教室。
母親反饋,阿聰在班級里成績不錯,基本上在前五名,性格偏內向。上學期末,他對選拔考還是充滿信心的,但由于總分不如其他兩位同學,他就被淘汰了。之后他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每周都會與教師發生沖突,上周甚至鼓動同學一起逃課,結果被發現并被通報批評。他的性格也是一反常態,經常與同學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
阿聰近來常常沒說兩句話就跟母親吵起來,要不就是整天躲在房間里,不知道在做什么。讓他看書,他說看了沒用,還說不想讀書了。后來阿聰還離家出走了,母親沒去追,也不想管他了。從小母親叮囑他要好好學習,沒有高學歷就沒有未來,可現在他連書都不想讀了,母親也不知道怎么開導他。
阿聰由于沒有進入實驗班,產生了強烈的挫折反應,當其目的、行為受阻或被迫中斷時,腦海中便不斷涌現“為什么這么不公平,我明明比別人好,卻被淘汰了”的想法。這些扭曲的想法使其產生憤怒、敵對等負面情緒,進而出現了對立違抗行為。另外,父母的不理解和指責也阻斷了親子溝通,進一步激化了他的對立情緒。
阿聰是高二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大多存在逆反心理,自尊心強。當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內心會感到無助和憤怒,同時又缺乏合理宣泄情緒的渠道,因而常與父母、老師、同伴發生沖突,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見到阿聰時,我順勢以為什么會被拒絕,來引導他宣泄情緒,他下意識搖頭,撇了撇嘴。我在傾聽和鼓勵中逐漸建立了信任的咨詢關系,阿聰講述著內心的痛苦、委屈和憤怒,我也收集了他的成長經歷、家庭情況和近期學習生活情況。
一開始,他提出來的目標是希望母親和老師都別再管他了,他只想混日子。因為一管他,他就壓不住脾氣,每次因為太過生氣發生激烈沖突后,又會產生愧疚。
我:大石隔在中間,你有什么感覺?
阿聰:隔開了快樂,也隔開了我和同學,他們在私底下肯定會說我沒用。
我: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現實中他們真的這么議論你呢?
阿聰:我想肯定有說我的,早知道我不參加選拔多好,就不會這么痛苦了。現在又沒法考本科,專科以后也沒用,真的想自暴自棄,不想讀書了。
我:我感受到你現在很難過,當你覺得有人在背后議論你沒用,你就很想回到過去改變結果,可因為回不去,甚至連不想上學的想法都出現了。
阿聰:嗯。
我對阿聰母親進行了家庭指導,母親也做了調整,開始耐心地和阿聰溝通,表示愿意一起努力來幫助他緩解痛苦。母親承諾會陪伴他、幫助他實現心愿。當阿聰感受到母親的理解和支持后,家庭之間對抗少了,對話多了,親子關系得到了緩和。
我:你的感受是什么?
阿聰:很溫暖,我的父母、我的室友都很關心我,班主任也沒放棄我,哪怕我之前跟老師多次起沖突,他依然耐心地對待我。
通過記憶重組干預,阿聰開始意識到正是扭曲的想法導致了自己的痛苦,而非落選事件本身,當糾結于這些想法時,就常常使自己處于不定時的抑郁發作狀態。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聰的情緒狀態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改變。母親對他的關心和理解也逐漸加深。在學校,他重新回到了高一時那個學習態度端正、待人接物有禮的狀態,并主動向老師道歉,在離開咨詢室的時候,他微笑地告訴我,痛苦和溫暖并存,人生里常有痛苦,除了看到它,也要看到它背后溫暖的支持。當我要去做那些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事時,我也要做好體驗痛苦的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