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父母學堂】致力于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實用、有溫度的支持。每周僅一次,周日九點發。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擾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們將在下周文章中進行回復。
面對黑白顛倒的孩子;面對一直玩手機的孩子;面對不愿意出門,將自己關在臥室里的孩子;家長們往往會有深深的無力感和焦慮感。
我之前有篇文章回復一位家長,說“家庭狀況現在看起來既焦慮又無力,那么父母變得不焦慮很有力,就能幫助孩子。”
后續問題是,父母要如何變得有力呢?
大家看這幅圖:
大家覺得哪幅圖比較有力呢?
真要說,兩幅圖其實都有力,但是使力的點不同。
雙手捏緊沙子,大家都能看到這只用力攥緊的手,大家都知道這只手在使力,但依舊無法挽留住沙子。這不是無力,只是“徒勞無功,無可奈何”。父母很有能力,只是在面對孩子的困難時,使不上力。
雙手捧沙子時,大家都能看到雙手中的沙子,這也很有力,但看上去沒那么費力。這是有力,而且四兩撥千斤。
無力感的來源
再討論父母如何變得有力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得思考,父母怎么變無力的?
【使不上力】
首先,父母發現自己曾經對孩子使的力,沒讓孩子變好,反而變差,父母開始懷疑自己,不知道怎么辦了。
【無能為力】
其次,孩子面臨的學校同學關系問題,學業問題,師生關系問題等等,這些都是父母難以直接解決的問題,只能寄希望于孩子來解決,但是孩子好像也沒法解決時,父母也會感到無力。
由此看,家長們的無力感來源有二
第一,你認同了孩子的無力感,你也感覺孩子面臨的困境是自己無法解決的,或者你希望孩子解決,但孩子無法解決。
第二,你跟孩子相處時,深刻發現了自己的無力,自己真的無法幫助到孩子。
擺脫無力感的方式就是:
1.【不對孩子使力】
把改變的責任還給孩子,你不必認同孩子的無力感,孩子面臨的困境是很困難,但不是沒辦法解決,只是現在沒辦法解決而已。美國心理學者蘇珊·施蒂費爾曼,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育兒觀念: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妨試著把孩子當成成年人,把自己當成孩子來對待。
2.【專注自己】
專注自己,放棄改變孩子。父母也是人,會有各種限制和欠缺,會累,會煩,會不知所措。父母找到各種資源彌補了自己的限制和欠缺,休息好了,情緒好了,才有可能好好扛起這個家,進而給到孩子最好的支持。?對父母來說,最好的狀態是有力而放松。
這些時常被討論的問題,用德國靈性學導師、《當下得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利的一句話,或者能做以最簡潔的回答:最有力的教育,不在于父母對孩子說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在于父母平日里在家中展現出的意識狀態。
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
家長可能還是有困惑:那要是大家都不解決問題了,那么問題要如何處理呢?
我想分享兩個故事:
A媽媽準備離婚,她很傷心:“我曾經見過很多孩子因父母離婚而痛苦,我明明知道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痛苦,但是我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方式,我也無法再為孩子來維系這段婚姻,只是想起來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要經歷這些,我還是很傷心”
A媽媽的朋友問道:“你怎么知道他會經歷什么?”
A媽媽明白了:我無法徹底明白孩子內心的想法,所以我要靠近孩子這顆受傷的心,才能明白影響到底是什么.....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我兒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他仍然會經歷一些艱難,而我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阻止。我最多只能在他感到痛苦和失望時,滿懷深情地陪伴他。
如果我們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們遠離痛苦的經歷,僅次于此的最佳選擇就是全心全意陪伴他們,讓他們體會自己的悲傷和失望,幫助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
B爸爸的兒子失去了一些對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他原本滿心期盼的東西,B爸爸克服了自己無法保護他的悲痛,陪伴他一起學著放棄,最終釋然。B爸爸沒有解釋,沒有辯護,甚至沒有嘗試讓他感覺好一點。B爸爸只是在旁邊陪伴他,相信他的失望就像洶涌的海浪一樣,終究會退潮,他會以自己的方式戰勝打擊,接受現實。
為了孩子內心的成長,讓他們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一切,須經歷以下幾個階段:否認,憤怒,要求無法得到滿足時討價還價,最終戰勝抑郁,能夠接受現實。
“抑郁階段”,父母的內心需要足夠堅定,能夠承受他的悲傷或失望,這是一個重要步驟,幫助查理減少累積的挫折感,否則,他只要遇到自己無法改變或控制的事情,就很容易勃然大怒。除非孩子在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時能夠感受到悲傷,否則他永遠無法進入接受的階段。
在教育孩子出現問題時,若我們回觀自己,難免會追溯到我們的父母和童年。
我們從小被灌輸的“要聽話、要表現好”、“要成績優異,要強于他人”等種種信念,時常造成了我們此刻情緒、心智和行為的制約模式。我們因循著過去被教育的模式,又以此來束縛孩子。
你無法保護孩子永遠不會遇到任何挫折或損失,接受這一事實,感受那種沉重的心情,依靠內心這種溫柔而又堅韌不拔的力量,父母能夠充滿關懷地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感受,然后,幫助他走過否認、憤怒和討價還價的階段,讓他面對自己真正的內心。
即使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也會感覺別人能夠真正理解他。
因此,建議大家不在孩子身上使力,多關注自己:
1、當感到被孩子觸怒的時刻,先忍下來發火指責,或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首先讓自己安靜下來,感受內在的情緒和頭腦中紛沓而來的聲音,花時間看見它們背后隱藏著什么。這聽上去簡單的事,實際并不容易做到。
2、承認自己雖然已經是個成年人,但仍有許多不知所措的時刻,也有缺點與弱點。當與孩子相處快樂時,對他們表達謝意;偶爾做不到答應的事情時,對他們表達歉意;
3、花時間欣賞自己的優點。
#渡過第34期一周線下營#將于陽春三月(3.14&3.20)在桂林陽朔開啟。
本次桂林營開設青少年營(成長營&青年營)和家長營
這里有懂你、愛你的伙伴
這里有多姿多彩的活動
這里有風景秀麗的營地
漓江之畔,山水之旅
玉龍河上,竹排放歌
2025年春天
我們相約桂林
一起感受美
一起體驗快樂
一起集體療愈
揚起希望的風帆!
掃碼加入桂林營咨詢群或者點擊招生啟事了解更多
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關注獲取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