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這是繼“過緊日子”之后,國家層面針對體制內推出的又一重磅舉措。
嚴控“鐵飯碗”,釋放了什么信號?
首先要搞清“財政供養人員”的范圍。從狹義上看,主要指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從廣義上看,涵蓋所有吃“財政飯”的人員,既包括臨時工、勞務派遣人員,也包括一些單位上的退休人員。
目前全國究竟有多少財政供養人員,不得而知。但“鐵飯碗”的吸引力,卻在與日俱增。這一點看公務員考試、事業編考試“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能看出。
另外,規模龐大的“鐵飯碗”也讓財政包袱越來越重。據第一財經梳理,2024年全國廣義財政收入約28.2萬億,同比下降1.9%;廣義財政支出約38.6萬億元,同比增長2.7%,兩者差額約10萬億,并且還一減一增。
這不能不令國家著急啊。所以,前幾年一直要求過“緊日子”,但一直還沒拿“鐵飯碗”開刀,一些地方反在加編、加人。這次估計是忍不住了,在國家層面首次提出“嚴控鐵飯碗”。
嚴控“鐵飯碗”,別只盯著基層和臨時工
以前政府一說到“過緊日子”,就是兩招,一是壓縮基層預算,二是清退編外人員。這招數自然沒錯,上級感冒,下級自然得打噴嚏,適當縮減預算也是應該。對編外人員規模自然也應嚴控。但過緊日子也別把目光只盯著基層呀。
我就簡單來舉兩個例子,這也是當前體制內存在的突出矛盾。
一是退休干部竟還有績效發。從績效工資改革后,公務員每月都有基礎績效工資,各地一般以縣為單位制定一個標準,根據職務職級的高低有不同標準。給在職人員發好理解,但退休干部也發,只是比在職干部少一些,比如按照在職人員標準的80%發。這算下來,財政得花多少錢。令人迷惑的是,退休干部都不工作了,何談績效?
二是市級養人太多。目前,我們的行政體制是國家、省、地級市、縣區和鄉鎮五級。地級市在省和縣之間“承上啟下”。這本意也沒問題,畢竟讓省級直接管理數百個縣區也比較困難。但關鍵是目前很多地級市劃分相當不合理,有些地級市就管兩三個區縣,但四套班子機構卻一個沒少。這要多出多少廳級干部、處級單位?
這些市級機構,具體業務不從事,主要就是發文、辦會、督導、檢查,不僅人員本身需要高額的開支,還需要大量的行政經費。
所以想要嚴控“鐵飯碗”、想要“過緊日子”、想要財政省錢,不如先從取消退休干部績效、精簡市級機構做起吧。這兩項真要推行了,財政不僅不虧錢,估計還能盈余有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