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AI,似乎在DeepSeek走進我們視野的時候,比過去以往更有熱度,引起各個年齡階段,各個社會階層、行業的關注。甚至有更多人預測,AI不但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會顛覆我們很多認知。
2025年兩會期間,全國鄭雪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稱,人工智能會顛覆現在的教育,他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會真的消滅“差生”,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于是,他建議把手機還給孩子!
這個觀點,確實讓所有人大為吃驚!一直以來,我們常講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避開其對青少年孩子的危害。怎么,AI火了,又有人建議讓孩子“玩”手機了?
那么,對于倪委員的觀點,我們該怎么看?我們先來了解他說了些什么——
倪閩景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墊付現在的教育,可以實現消滅“差生”,可以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原來,一個老師面對那么多學生只能均衡教育,學一樣的內容考一樣的卷,但有了人工智能,就可以用強大算法危每個孩子設計不同的課程,提高孩子的自主性,滿足差異化學習的要求。
他還表示,在未來,老師不會被取代,但老師傳遞知識這部分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老師更多起的是情感情感方面作用。
倪閩景說,建議要把手機還給孩子,當然,還給孩子的是干凈的手機。
倪閩景委員的說法和建議,可以說有相當的建設性和突破性,對未來教育,或許也能產生很大的改變或影響,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討論意義。
人工智能,可能成為每個人的學習助手,成為每個人的專職老師。我們和孩子,喜歡學什么東西,樂于去探索什么,人工智能會給我們全方位知識體系,給我們更多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空間和機會,這也會為社會培養各種個性和特色的不同人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更能夠培養更多孩子更多學習和成長興趣。
但是,這是不是就應該舉雙手支持“把手機還給孩子”?
個人覺得這樣做或許還不能太貿然。首先,手機制造商和運營商,以及各類平臺,是否能夠給孩子一個“干凈的手機”,這個硬件不具備或不完善,或許讓孩子手機會弊大于利。畢竟,孩子們自覺自制自控能力還很差,無法避免不良內容和電子游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讓孩子接觸人工智能,學習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還是應該從學校做起。就像讓孩子學習電腦,要在學校微機房,而不是網吧一樣。孩子們學習依然需要更多的正確引導和監管。
另外,要想讓孩子在人工智能學習上真正有效果,有突破,能夠持續化,而不是像現在學校的音美等課程一樣空掛課程表。那么,就需要創造一個必要的教育環境和學習氣氛。如果應試教育、升學選拔中現行條件不能與人工智能教育相匹配,依然起不到大家想要看到的結果。
對此,各位網友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