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在當今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
今年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為國資央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此次部署會旨在進一步增強國資央企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立足服務國家戰略,緊盯前沿發展態勢,發揮需求規模大、產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的優勢,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多標志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全力塑造產業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
一、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
一是制定專項規劃,明確發展路徑。各中央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AI+”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并將其納入企業“十五五”規劃,確保人工智能發展與企業戰略同頻共振。具體而言,企業應明確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場景落地、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的具體目標和時間節點,細化任務分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如,將“AI+能源”轉型行動納入陜西省榆林市“十五五”能源發展規劃,并列為重點考核事項。明確轉型目標和任務,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有序推進榆林地區熱電能源數智化升級進程。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國資委應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持中央企業人工智能發展的專項政策,在資金、人才、數據等方面給予傾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例如,設立人工智能專項資金,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吸引全球頂尖人才;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數據資源。
三是加強統籌協調,形成發展合力。建立健全中央企業人工智能發展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可以成立中央企業人工智能發展聯盟,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交流經驗、共享資源,推動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關鍵領域,突破核心技術
一是加快掌握“根技術”,夯實發展基礎。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操作系統等“根技術”,突破“卡脖子”瓶頸,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組建高水平研發團隊,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二是堅定攻關大模型,打造核心競爭力。聚焦行業需求,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模型,推動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打造新的增長點。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選擇適合的大模型研發方向,集中資源進行攻關,力爭在特定領域形成領先優勢。
三是積極參與開放生態建設,共享發展成果。加強與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建開源社區、開放平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成果共享和產業化應用。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國內人工智能標準制定,推動技術成果的開放共享,構建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
三、深化場景應用,賦能產業升級
一是瞄準高價值場景,打造示范標桿。聚焦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高價值場景,如智能網聯汽車、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項目。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和市場前景的應用場景,集中資源進行突破,形成示范效應。
二是強化行業協同,推動跨界融合。加強中央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釋放發展新動能。例如,能源企業與制造企業合作,推動智慧能源與智能制造融合發展;交通企業與科技企業合作,推動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
三是擴大開放合作,構建產業生態。積極與民營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合作,構建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企業應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推動技術、產品、服務的協同創新,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四、夯實基礎支撐,筑牢發展根基
一是夯實算力基座,提升支撐能力。積極參與國家算力網絡建設,布局建設一批高性能計算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和應用落地提供強大算力支撐。企業應根據自身需求,合理規劃算力資源布局,確保算力資源的充足和高效利用。
二是突破數據難題,釋放數據價值。分批構建重點行業數據集,建設好通用基礎數據集,推動數據開放共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企業應加強數據資源的采集、整理和標注,構建高質量的數據集,為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和優化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加強安全保障,筑牢發展底線。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體系,加強數據安全、算法安全、應用安全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和應用,保障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發展。企業應加強人工智能安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確保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強化要素保障,激發創新活力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提供資金保障。堅持產投結合、以投促產,持續壯大發展人工智能的長期資本、戰略資本、耐心資本,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企業應設立人工智能專項基金,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
二是優化人才引育,打造人才高地。建立更加符合行業特點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打造更加寬容、自由、耐心的發展環境,吸引和培養一批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人才。企業應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如,籌建國家級“工業人工智能實驗室”平臺,促進國家部委和陜西省政、產、學、研優質資源,聚焦人工智能賦能能源行業應用研究,為榆林地區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
三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國際標準制定,加強與國際領先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升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人工智能會議和展覽,展示技術成果,擴大國際影響力;加強與國外企業的合作,推動技術、產品、服務的國際化。
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將人工智能發展置于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為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謀篇布局。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積極投身“AI+”專項行動,這正是響應國家號召的體現。推動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動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各中央企業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確保“AI+”專項行動取得實效,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貢獻力量。要建立起完善的組織領導架構,明確各級責任主體,確保專項行動的每一項任務都有專人負責、專人推進。企業高層領導應親自掛帥,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統籌協調企業內部的資源,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形成推進“AI+”專項行動的強大合力。只有如此,才能確保“AI+”專項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作者:田惠敏,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研究院資深經理;徐蘊峰:國聲智庫執行主任、中央財經大學中外經濟比較研究中心副主任。該項成果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所在機構無關。)
來源:中國網
中企君薦讀
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后臺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己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于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