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因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很多海外企業都將生產和供應鏈搬離了中國,戴爾算是比較坦誠的了,早早就將去中國化的時間表披露了出來;蘋果也將很多產品的生產搬到了印度、越南等地,甚至帶動了不少供應廠商去當地開廠。至于惠普,一直以來都沒有說自己會將生產和供應鏈搬離中國,但實際上惠普很早就將不少生產部分轉移到中國之外的地區。這些廠商的動作當然對國內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很多人也“并不客觀”地表示這些廠商最終將自食其果,不過現在看來,在特朗普政府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增加高額關稅之際,這些廠商反而因為之前去中國化的舉措而贏得了一些回報。
據悉惠普目前由于大量產品都在海外生產,所以基本不會受到稅收政策的影響,而且惠普也表示會繼續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之外的地區。而戴爾也認為其多元化的供應鏈將降低關稅的影響,不過戴爾也表示如果無法減輕關稅的影響,就必須將額外的成本轉嫁給最終用戶。當然戴爾和惠普的一些去中國化做法,主要是針對美國地區,在其他地區銷售的產品則沒有這些顧慮。
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目前一些廠商的去中國化,針對的是在北美地區銷售的產品,像歐洲以及其他地區銷售的產品,依然會有不少是在中國生產以及從中國廠商采購零部件。不過考慮到戴爾惠普這些廠商大多數收入和銷售都來自北美地區,所以這其實意味著他們在中國地區的生產和采購已經占比不多了。
本月初,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10%的關稅,本周早些時候,特朗普提議對中國制造并運往美國的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對于PC制造商來說,這意味著成本增加。不過惠普也表明,到2025財年結束時(10 月),預計在北美銷售的惠普產品中90%以上將在中國以外生產。所以價稅這個問題對惠普的影響,看起來不會有想象那么大。
惠普和其他PC制造商一直在努力重組生產線,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不過考慮到中國制造歷來在美國廠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所以要將生產從一個國家全部轉移到另一個國家是非常困難的,不能作為短期或中期解決方案。所以為了解決現在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除了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地區,像惠普這樣的廠商還積極儲備硬件,以防止成本波動并確保產品供應穩定。
無論如何,廠商總會考慮到成本因素,特別在一些敏感時期,廠商總要做出一些決策來避免未來出現的風險。蘋果戴爾惠普等廠商的去中國化,實際就是為了降低未來可能的風險,更別說這些公司本來都還是美國公司。不過考慮到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和效率優勢,短期來看這種方式實際對廠商而言是有害的,而且誰也不知道未來形式會怎么變化,現在的中國化政策,或許會降低這些廠商在未來的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