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水》中,當紅主播楊超涉及到一些稅務問題,已經發了通知書讓自查,但是沒有結果,稽查局就針對他個人和工作室進行取證調查,果然最后貓膩很多,他的財務的確是由專人負責的,但是負責的人心術不正,所謂的規劃稅務本身就是一個障眼法,真相就在嘴邊。
不由聯想到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熱搜,我們會驚訝于怎么突然爆出這么大的稅務問題,但實際上前期已經有了很多調查,如果自查可以彌補,恐怕不會到立案這一步,背后有很多過程,談不上突然出事。
回到劇情中,一個非常火的頭部主播,他有財稅意識,但是他也是想要走一些捷徑,達到自己少繳稅的目的,這出發點就是錯的,所以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結果也不會好。
我們從劇中也能看到,哪怕是資料做得還挺齊全,但還是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找到證據,比如說經紀公司還有代言商家,很快就可以梳理出隱瞞了多少收入,通過什么途徑進行隱瞞,包括成立了一些公司,專門為了做賬,這些手段經不起查。
為什么這樣的主播要冒險做這些呢?其實還是對金錢的貪婪,誰會嫌自己賺錢多呢?大概都覺得只要少繳稅,就是多賺錢,這種心態決定了他們這樣去操作,別有用心當然不會有好結果,一查就心虛,問題藏不住。
從長遠來看這是得不償失,跟自己持續的收入相比,作為公眾人物,去隱匿自己的收入,這種行為是非常短視的,但如果人人都能理智清醒,就不會出現這么多案件和殘酷的現實。
眼看著高樓起,眼看著樓塌了,這是作為網絡群眾從熱搜中切實感受到的,尤其是面對巨額的罰款,以及因為是公眾人物要去面對的索賠和善后問題,那些隱匿起來的收入和不想繳納的稅款重要嗎?
《大河之水》能夠把這樣的案例寫在劇情中,其實是用心的,從一定程度上我們了解了熱搜背后可能發生過的來龍去脈,也可以了解原來辦案的流程是這樣的,不是說突然襲擊,一切都有跡可循。
我們絲毫不覺得這樣的劇情是為了噱頭,而是真切感受到真實,也看到了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在真正的權威面前不過是跳梁小丑,秀可笑的計倆,面對檢查就露餡兒,所以還是要知法守法,這種追劇的感受真的非常正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