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伊始,合資車企便開始密集亮劍。
3月1日,一汽大眾全新探岳L發布,打響了燃油車的智駕平權戰,攜手卓馭科技,基于“9V5R12U”智能感知硬件,打造了IQ. Pilot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并在座艙端融合了DeepSeek。
同日,東風日產N7亮相,搭載了與Momenta聯合開發的高階智駕系統。
3月6日,廣汽豐田鉑智3X上市,智駕版搭載Momenta最新的“一段式端到端”高階智駕大模型,可實現高速領航、城市領航、自動泊車等等高階智駕功能。
同樣是3月6日,東風本田S7上市,采用寧德時代定制開發的89.8kWh三元鋰電池,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達620-650km。同時在智能化方面,搭載了基于豆包+阿里云通義雙模型開發的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車機系統。
還有今晚剛剛發布的上汽大眾途昂Pro,攜手卓馭科技,搭載IQ.Pilot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支持L2+級輔助駕駛功能,包括高級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智能撥桿變道等。
僅僅十天的時間,合資車企一改往日姿態,以近乎“飽和式攻擊”的節奏推出多款智能電動新車,試圖奪回被自主品牌搶占的市場份額。
分析本輪合資品牌的反撲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共性:借助中國本土力量。以上新車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均出現中國供應商的身影。
智能駕駛方面,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攜手卓馭,東風日產、廣汽豐田積極綁定Momenta;電動化方面,東風本田選擇寧德時代;同時在智能化上出現DeepSeek、豆包、通義的身影……中國供應商成為更加成熟的 “短平快” 選擇,通過與中國供應商深度綁定,縮短研發周期并降低成本,提升市場份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45.9萬輛,銷量占有率為68.4%;日前,何小鵬表示,“我相信未來中國的自主品牌,在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占有率甚至有可能會達到 95% 以上。”
相比之下,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的確不容樂觀。如今,合資車企“急了”,合資與新勢力的戰役已然打響,盡管有些遲緩,但合資車企手上仍有幾張底牌。
首先是品質。
事實上,品質是合資車企最大的優勢。以智能駕駛開發為例,上汽大眾對智駕的品質流程和管控也遵循了燃油車的高要求。
比如,嚴格遵循國際權威標準,要求供應商全面覆蓋IATF 16949、A-SPICE(汽車軟件過程改進和能力評定)、ISO 26262(道路車輛功能安全)等全球汽車行業標準,確保從研發到生產的全流程合規性。其供應商卓馭科技是全國首個覆蓋系統、機械、硬件、軟件全研發領域通過 SPICE權威評估的智能駕駛供應商。將功能安全、網絡安全、軟件質量等標準的共性要求深度整合到開發流程中,多標準融合執行,減少冗余。
還有端到端的嚴格審核機制,具備三層審核體系,包括體系審核(流程合規性)、過程審核(開發執行)、產品審核(交付質量),每個環節均需通過大眾的國際化標準,因而IQ.Pilot歷時多年,成為卓馭開發時間最長的一個項目。并且直接參與供應商的品控體系建設,包括引入第三方機構(如 KUGLER MAAG)進行培訓和咨詢。
同時對開發流程進行精細化管理,采用Scrum敏捷開發方法,并基于大規模敏捷框架(SAFe)進行了組織適配,確保開發節奏與業務目標一致。還采用了分層集成(Domain 層、System 層)和每日集成驗證,確保及時獲取用戶反饋并解決問題。
不僅如此,還踐行質量 “左移” 理念,將安全和質量要求嵌入開發早期階段,而非依賴后期檢驗,減少了后期整改成本。
“全球化標準 + 本土化實踐” ,嚴格的德系品質管控是上汽大眾的質量保障,確保了產品在安全、可靠性和用戶體驗上的長期競爭力。
其次是根基牢固。
過去,依托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合資車企具備了顯著優勢。以上汽大眾為例,1980 年代剛剛入華時,手把手教供應商按德國標準改造工廠,大批零部件企業“脫胎換骨”,成為如今的成熟的供應商,并形成了穩定的配套網絡。
如今,合資車企積極探索轉型,深度綁定卓馭科技、Momenta、寧德時代等國內頭部供應商,讓大象也能靈活轉身。
此外,早期合資車企通過 “跑馬圈地” 建立了龐大的產能,大眾在華擁有 39 家工廠,年產能超 540 萬輛;豐田在華的6座整車工廠,年產能約合達到 242 萬輛。盡管這些產能雖因銷量下滑導致利用率不足,但仍為其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
合資品牌經過幾十年布局,同樣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經銷商網絡。目前,上汽大眾在全國各地共有 900多家經銷商,并計劃今年凈增100家新的經銷商,觸角也會更多地向中小城市延伸。高密度覆蓋、標準化服務的成熟經銷商網絡,在下沉市場和售后環節仍有著不容小覷的競爭力。
最后便是龐大的用戶基礎。
用戶基礎是合資車企反擊的“戰略緩沖帶”,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普通合資燃油車用戶對再次選擇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興趣非常高,占比達到62%以上。憑借數十年的市場深耕,合資車企留下了 “技術成熟”“質量可靠” 的標簽,并在許多老車主的心中占據特殊的地位。
從“防御”轉向“反攻”,合資車企的反擊已然初見成效。
廣汽豐田鉑智3X積極擁抱中國本土力量,上市1小時訂單破萬,成為合資陣營中罕見的“現象級爆款”,至今依然熱度不減。廣汽豐田鉑智3X的爆單證明,只要價格到位、技術本土化,合資品牌仍有翻盤機會。
上汽通用薛海濤也在去年成都車展期間坦言,“這兩年加快轉型后,我們本土化的速度也在提升。未來我們新車型的定義,100%圍繞中國客戶需求而來,產品研發工作基本由上汽通用和泛亞自己主導。”
回看過去十天的密集動作,合資車企吹響反攻號角,但是能否“換道超車”仍有待考量。自主品牌在智能生態、用戶運營上的優勢仍在擴大,這場好戲,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