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俞敏洪的一檔訪談節目里,俞敏洪和張朝陽去到了搜狐員工吃飯的地方,俞敏洪問道:“這是你們吃飯的地方?”
張朝陽表示:“我們不提供員工餐廳。這里有一個酒吧,有一個吃東西的地方,員工可以來休息!”
俞敏洪:“平時你也會跟基層的員工聊聊天嗎?張朝陽:“我們保持距離,我這個是保持距離。”
這是俞敏洪和張朝陽在搜狐員工休息區的一段對話,把兩個企業家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擺上了臺面。
張朝陽這"距離感"可不是裝出來的。1998年他從美國回來創辦搜狐的時候,就想著要靠技術厲害的人來帶頭,而不是和員工拉關系。
早年在麻省理工讀書時,他親眼見過美國科技公司怎么用精英團隊打仗,覺得中國企業老講究人情世故反而誤事。2000年搜狐上市那會兒,他直接放話:"員工跟著我干不是為了當哥們,是想成事兒。"后來互聯網泡沫破裂,公司差點倒閉,他更是認定了這個理——老板要是整天忙著安撫人心,公司早黃了。
這種“保持距離”的管理方式,也有它的好處。比如,管理層做決策的時候,就能更獨立、更高效,不會因為太多感情因素就猶豫了。在互聯網這行,變化特別快,這種果斷、高效的管理方式,就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而且,張朝陽還鼓勵員工們自己驅動自己,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企業長遠發展肯定是有好處的。
但是,這種管理方式也有不好的地方。管理層跟員工保持距離,可能會導致信息不對稱,決策的時候就不夠全面、不夠準確。畢竟,基層員工是在業務最前線的人,他們對市場、對客戶的了解,往往更直接、更深入。如果管理層不聽員工的意見,可能就會錯過一些好機會,或者忽視一些潛在的風險。
還有就是太強調距離感,也可能會讓員工覺得被忽視了,團隊凝聚力就弱了。現在企業員工,不僅僅是為了薪水干活,他們還看重企業的文化氛圍和團隊精神。如果管理層跟員工沒什么溝通、沒什么互動,員工可能就會覺得孤單,工作積極性就低了,創造力也受影響了。
俞敏洪就跟張朝陽的風格不一樣,經常跑到教學一線,跟老師們一起干活,有時候還親自給學生上課,這種管理方式,讓他在新東方特別受歡迎。
還有小米的雷軍,也是跟員工打得火熱,在小米食堂吃飯,跟員工們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想法,還參加各種活動,比如過年發紅包,開工發紅包等等,這樣也有很大的好處就是,極大的拉近了與員工的距離,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公司的一份子,特別有歸屬感。
其實,要我說管理風格沒啥絕對的好壞,無論是和員工保持距離,還是和員工打成一片,各有優劣,更為關鍵的是給員工提供一個優秀的平臺,讓員工有錢賺,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而不是讓管理成為員工身上的一道枷鎖,每天寫日報,周報,月報,還要打卡、做PPT報告等等。
當然,管理風格也與老板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張朝陽作為頭代互聯網企業家,早幾十年前就實現了財富自由,如今只想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教物理,對于公司的管理就更不上心了,畢竟搜狐的市值還沒有十多年前買的幾棟樓之前,就算公司破產了,張朝陽依然還是億萬富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